给不变的主题交出工整的答卷
虽然影片依然是围绕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关系,但从故事到影像都比其他作品工整了许多,对继承传统的呼告可以说是昭然若揭。轻视传统、在现代文明中短暂"迷失“造成了扎多的失败,而尼玛一以贯之的胜利则来自他的虔诚信仰。于是,扎多最终不仅是与尼玛和解、更是与传统“和解”,或者说是在“背叛”传统后归顺于它,因此他的胜利称得上是一种注定,唯有此才能表现出“传统”的力量。
尤其在影片的结尾,万玛才旦还罕见地给出了重写冲突的方法。代表传承者的两位主角在现代的体育馆里、按照现代规则举行神箭比赛的同时,不忘念起祈祷语、按照原始的规定洒下一抔土以示对神箭文化的敬重。在此,现代性技术作为外显工具、精神性图腾成为内化指引,他们的胜利结果无疑佐证了文明以这样的方式发展是行之有效的。
可惜的是,电影里的两性刻写依然是呆板无趣的。一方面,女性被想象为男性较量的标志物,两位象征传承者的冲突来源被外化为女性的在场,使得女性被纯洁化为“神箭”一般只具有象征性的“空符号”,她要么被迫隐藏起自己,要么只有依附于男性的胜利才能佐证自己的主体在场;另一方面,电影不断借父子间的神箭传授强调“传承”的进行,当男性因自恋而导致了多次身体上的冲突,父辈也频频借“咱们年轻时也这样”等对男性自恋充满肯定的怀旧情绪化解冲突,从而将男性因自身缺失导致的后果“合理化”。有意思的是,在“看电影”的场景中,主角们所观看的电影正是导演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观众群里的少年们还在兴奋而骄傲地讨论自己认识主演。而这,该被解读为万玛才旦与男性主角间共有的自恋气质,还是他在创作中希望构建出一种自反性的影像状态?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月知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