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者,张导也

疫后首次观片,熬夜九点场,看完怎么着也得十一二点,义无反顾的献给了张导之作,悬崖之上。
摄影来看,张导科班出生,专业摄影,掌镜没话说。
全片灰色轻暗调,雪都非纯白而是灰色,低饱和,不张扬,不渲染,内敛有张力,给人忧郁压抑的感觉,契合谍战片的主题。
特别是表现人物心理的特写,对我等摄影半瓢水,可谓,用光精准细腻,氛围弥漫,帧帧大片,值得品味学习。
在此反转。
可惜,张导非好编剧。
好的摄影不足以支撑一部好的电影,它只是大片的基本条件,绝不是全部。
片子围绕两组人员去敌区营救的故事展开,表面看应该是分两条线,但两组人员前半小时在火车上就完成了聚合,实际就一条线。缺乏时空反转,多线运行,吸引观众的故事情节。讲真要不是图像精美,也许我会呼噜着影响其他观众的看片情绪。
其次,消费观众的智商,被追捕时,男一突然去和自己的孩子见面,不单暴露自己而被捕,也让整个行动变得异常困难。脑膜炎患者都不会这样吧。其实这样经不起推敲的情节还有多处。
再次,人物的心理活动,观点转变缺乏铺垫伏笔,显得生硬突兀。前一秒还是共同追捕我党谍报人员的好基友,好同事,后一秒,却突然相互怀疑,为啥突然怀疑,没有交待,没有说明,看的我以为中间打瞌睡去了。
本以为应该看到的是一部抽丝剥茧的烧脑悬疑剧,却不想全片都是平铺直叙,线条单一,且一次又一次的消费了观众的智商。
最后,张导是大导名导,应该是摄影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不是说画面不美,但类似莫奈迪灰的低饱和暗调,虽然拍的精美,但终究有追随之嫌,毕竟用这个色调的片子太多了。张导应该有张奈迪灰让我们学习和膜拜。
江郎才尽者,张导也。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