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人性未变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第十一回用虚实人物对照、新旧事物对比,章回体结构叙事、蒙太奇镜头表达,构造了一个开放式电影结局,就看观众选择相信怎样的事实和结局。
本片探讨的社会、人性的问题太多,我最看重的还是对本我,自我,超我的探讨。我也从这条线分析本片的剧情是这样的:
三十年前,没有自由恋爱的年代,马福礼娶了赵凤霞,赵凤霞的真爱却是青梅竹马李建设。在赵凤霞表姐的撮合下,马、赵、李共坐一辆拖拉机,各怀心事。李心里想着只爱赵一人,用三天三夜把爱情誓言(结婚证)刻在了拖拉机车头下,并想带赵凤霞一起私奔,这是一个本我、自我、超我统一的人,但却违背了年代的道德伦理;赵心里想着只爱李一人,但却向现实妥协,选择和马结婚,把真爱藏在心底,这是一个本我、超我不统一,最终成了符合年代道德伦理的自我妥协人格;此时的马还不知道赵和李的爱情,心里乐呵着取新媳妇,用拖拉机增收,过自己的幸福小日子,这时候的马是自我、超我的统一,也符合着年代的道德伦理,但他阴暗的本我还隐藏着。然而,一场事故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冲击着每个人的心底,但是我更相信这场事故是人的故意而为之。行程中,李以拖拉机有问题为由,带赵下车看自己刻在车头底下的爱情誓言,赵为之感动,本我突显,与李在拖拉机车底缠绵,李要赵一起私奔,李拒绝了,并让赵以后不要再来找自己。他们的缠绵被马发现了,这时候马在愤怒的支配下,自私、冷漠、凶狠、阴毒的本我突显,故意松掉刹车,让赵、李两人命丧车轮之下,事后,马还拔掉了赵、李的裤子再报警,通过侮辱他们的名声来泄愤,那个思想狭隘的年代马理解不了什么是真爱,眼中只有奸情。
三十年后,被关了15年的马已经出狱,并和被负心人欺骗抛弃的金彩玲重新组织家庭幸福生活着,他们还有一个负心人和金生的女儿金多多,这时候的马又是自我、超我的统一,符合社会道德伦理的认可,他的阴暗本我被他认为的幸福生活压制了。然而,市话剧团准备把三十年前发生在马身上的案子重新编排。马担心影响自己的声誉,编造了自己没有杀人,为了面子自甘当杀人犯冤枉坐牢的借口,要求话剧团重编。这时候他的阴暗本我又开始萌发了。
劝马上诉的白律师,其实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名声,并不在乎案件的真相。律师的本我是一个自卑胆怯的跛脚,自我就是利益熏心的黑律师,超我却是一个悲天悯人的忧天下者。劝马撤诉的屁哥,死者李的哥哥,也是关心自己名声高于案件真相的自私鬼。他甚至认为赵勾引自己的哥哥李。
市话剧团的胡昆汀导演、女主贾梅怡就是三十年后的李、赵。只是胡最开始只想通过拍戏功成名就,通过导演职权欺骗年轻女主贾他的超我还是一心编排好剧的导演,只是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总被当事人、金钱(屁哥)、权力(文化局长)、道德舆论(金彩玲假装怀孕)随意打断,于是他的自我为了拍戏,讨好各种势力,他的本我是自私的胆小鬼,在对质和贾的感情时,他选择了抛弃;而年轻女主贾是三十年后一个本我、自我、超我统一的角色,敢爱,敢恨,唯一一个追求案件真相、不断揣摩扮演的角色赵,并找回了案件的关键物证拖拉机和人证李的表姐。她再认清胡的本我后,敢于承认自己爱过,并也从此别过。
金多多,金彩玲的女儿,重复了金彩玲的命运,被已婚男欺骗,怀了不该怀的孩子,一直是叛逆的自我表现。最终被马的虚假死亡证明和金彩玲的母爱所感动,不再叛逆,打掉了孩子,回归社会。这本是一个好结局,但是马在已怀的孩子身上已经憧憬着自己的幸福生活,赋予太多的超我寄托,当马得知孩子被打掉后,他的阴暗本我再次萌发,觉得自己再次被金彩玲、金多多欺骗,于是在小三轮上做手脚,马、金彩玲一起死亡,多多还好,继续活着。这些从电影最后五分钟的彩蛋可以一一得出。
最后一幕,就是马的本我再现,一场血雨洗刷着拖拉机,马一个人在舞台上,扯下了红布,阴冷的盯着前方,然后转身离去。马糊里糊涂,没有主见,不知道自己卖的豆花到底是咸还是淡的自我,马追求幸福生活的超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自私、冷漠、狭隘、阴暗的自我。
电影中对昆汀、梅丽尔斯特 丽普、北野武、张曼玉等都有戏谑的角色名称,还有红布代表着欲望,本我在电影里穿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