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令》里的人性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山河令》不仅仅是武侠,知己的故事,还涉及到了诸多关于人性的内容.这篇就聊聊我个人颇有感触的几处精彩片段.

全剧中, 最懂周温情感的人是曹蔚宁. 一颗纯粹的心只会被另一颗同样纯粹的心感知到,而心中污秽的人, 目之所及皆污物. 简单纯粹的曹蔚宁与两人相识时间不长, 却给出了最精准的评价. 倾盖如故大约只会发生在相似的灵魂之中. 阿湘说温客行疯疯癫癫,满嘴骚话. 曹蔚宁反驳她说: “世人目光短浅狭隘,只看表面.所以才会猜测温兄与周兄不是正经人. 然温兄,周兄皆是清风霁月的人, 他们是高山流水的绝世知己.是世人看污了他们.”

阿湘不理解周温二人的情感,只知道主人和周子舒在一起活得像个人,或许周子舒死了,换个人也行,不必在一个树上吊死. 曹蔚宁却道此言差矣,因为他了解这份情感的珍贵与深度,所以才会感叹,周温二人得遇彼此,实为人间幸事, 并执意要给阿湘说师叔的故事: 师叔莫怀空一表人才,终生未娶. 曹蔚宁询问缘由.师叔告诉他, 人一生会有许许多多的缘分,但是真正属于他的,最为契合的只有那么一个.如果遇不到,一生浑浑噩噩也便罢了,跟谁都行,也能挺快乐的. 可是如果你真正遇到那么一个人.他就像一把剑,和他原装的剑鞘,一旦尝到了亲密无间的滋味,这若是丢了,就再也找不到了.


我个人以为,师叔所说的是人间最高阶的感情,异常难得,可遇不可求. 温客行对周子舒说,这么久,我就遇到你一个看顺眼的朋友,此话毫无无半份夸张之嫌. 茫茫人海, 周温之情世间几人得, 能够拥有这种感情的人必须是重情厚义,至真至纯之人,这是条件,是门槛. 如果你不是, 那么终其一生与厚重的情感无缘. 即便上天把有情人送到你眼前,你也留不住.比如剧中野心勃勃的晋王,周子舒待他与旁人无异,可他担不起这份情. 周子舒与温客行这类人,无论在剧中还是现实中, 都属于少数群体. 尤其在物欲横流, 高度逐利的社会里,许多人成了空心人,冷漠无情,早已丧失了爱的能力.我被剧中这份情感打动, 很大程度上源于感同身受,尤其是温客行的心情.面对当下的现状, 我和温客行有同样的体会: 原来自己不合时宜. 在人与人逐渐疏离的时代里, 我还在苦寻找纯粹深厚的情感.
———————————————————

剧中, 人性的贪欲贯穿整部剧,没有贪欲作祟,这个故事就不存在, 一切皆由贪欲而起. 第一次武林大会上, 周温二人对人性的探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温客行内心认定高崇是心怀鬼胎的布局之人,所以无论他在武林大会上做何表现都被温客行视为别有用心. 高崇嫁女实属一片真心真意,但温客行却认为此举是利用成岭. 周子舒说他,一味偏执,被仇恨蒙蔽,失去了判断力.
这一幕在生活中时常上演,类似疑邻盗斧. 温客行此时的心理属于证实偏差或者叫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一个人一旦确立了某种信念或观念,那么在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倾向,忽略,否定甚至贬低与信念相左的信息. 简单说, 一个人不依据客观事实做判断,而是凭借个人情绪. 如果你心中认定某人是好人,那么即便这个人对你造成伤害,你也会觉得,他是为你好.反之,如果认定某人是坏人,即便他做了好事, 你还是觉得他包藏祸心. 温客行对高崇的判断是后者.

事后,他自嘲聪明反被聪明误.兴高采烈地去看别人的戏, 最后自己也成了戏中人. 机关算尽,谋划设局, 反被人算计. 事后, 温客行与周子舒讨论到底什么才是精妙的布局. 我觉得,温客行得出的结论没错, 但却是狭意的妙局.此局是依势而动, 时刻变换. 控局者需要看准方向, 给予适时的一推. 从佛法的角度看待, 此局遵循的是性识无定.也就是, 一切都在变化中才是不变的真理. 温客行悟性极高,是个聪明人. 但我以为, 真正的妙局是周子舒说的,无需布局. 一个人再怎么挖空心思,步步为营地搭建平衡之道,人算终极逃不过天算.要破掉一个精密的局,有可能是一时的人心相背,也有可能因为一场雨. 只要耐心地抽丝剥茧,终能破局.


绞尽脑汁忙一场,最终成泡影.布局意义何在?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不胜枚举. 《今日说法》栏目中报道了一件诈骗犯罪.犯罪分子伪造身份,学历,背景进入一家南京民营企业工作,很快混到了财务总监的位置. 春节前夕他卷走了红款2000万,逃之夭夭.办公室被清扫一空,使得警方无迹可寻.然后,机关算尽,人算不如天算,警方最终因他留在同事座椅上的一枚指纹找到关键证据.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一定会遇到严重的犯罪行为,但是那些偷奸耍滑,打着小算盘,耍小聪明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的算计可能会一时得逞,但终究会被看穿. 茫茫人海中,隐藏者诸多大智若愚者, 那些小把戏一眼就能被他们识破, 你也就成了别人眼里的笑话.这些人通常不仅不自知,甚至还自以为聪明. 有言道, 把别人当傻瓜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温客行曾提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人人以为自己是黄雀, 殊不知大家都是那只小蝉蝉. 我想,这也算是一种人性的悲哀吧. 全剧中, 人性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贪欲. 人心难测, 人性却易测, 贪欲是世间颠扑不破的真相, 温客行没有说错. 周子舒补充的下半句, 也同样是真相: 人性固然有贪欲挣扎, 何尝没有信节高义. 人间处处是纠结, 每一个生命个体何尝不是在纠结中前行. 但愿我们既对人性的阴暗怀有畏惧, 也对人性的高洁满怀敬意. 一味的偏执只会误了自己.


———————————————————
有人说, 《山河令》是新武侠.我对武侠没有太多了解, 不敢妄加议论. 不过, 我的确看到了新鲜的东西 — 现代人文主义情怀, 尤以周子舒最为突出. 两处情节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一是让成岭交出琉璃甲, 二是为属下之死质问晋王.周子舒问成岭, 琉璃甲重要还是你的性命重要,成岭说爹爹为护琉璃甲而死,当然是琉璃甲重要. 周子舒说, 错,没有什么比活生生的人更重要. 就冲周子舒这么一句话, 他便有别于剧中义气为先的大侠. 因为故事是架空, 所以可以忽略人文思想出现的合理性(若是历史剧,就要推敲是否合乎古人的常识).

周子舒以人为本, 以人为重的信念与追逐权欲的晋王形成了鲜明对比.周子舒爱惜部下, 爱惜师兄弟,爱惜生命. 而晋王的天下太平, 人间正道, 谋福苍生不过是他遮掩野心的幌子.对于晋王, 部下的生命如同蝼蚁, 他们死不足惜. 周子舒为了属下韩英之死质问他, “口口声声说苍生, 难到韩英不是苍生, 他才二十二岁.你说的太平盛世,我看不见,只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为我而死. ” 一个满怀悲悯之心的周子舒, 在权欲熏心的晋王眼里只是个庸人.哎, 果然道不同不相为谋, 实在是不配做周子舒的知己.

我个人极欣赏人文情怀,因为没有鲜活的个体,一切都是妄谈.温客行无法理解自诩侠义的江湖兄弟,为什么袖手旁观, 坐看父母被人逼迫致死. 其实答案不难: 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个体的生命, 他们在乎的只是为自己搏得美名的道德外壳.
剧中多次出现了温客行满怀愤怒,不解, 痛苦地追问,他问阿絮,问父亲的结义兄弟, 问整个武林,为什么悬壶济世, 重诺守义的父母遭到如此不公地对待. 建武库本是一群人的决定, 可当需要承担后果时,大家都置身事外,更让人愤恨的是, 维护兄弟情义, 守口如瓶的父母被整个江湖猎捕追杀时, 所谓的兄弟,正道人士何在?我看到这段情节时, 感到字字句句敲打在我心上,这不是温客行一个人的追问, 同样是我对当下社会中种种不公, 暴力,不负责任,缺乏关怀一系列问题的深切追问.



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随意攻击他人, 却无法真正关心身边的人, 看不到身边人的苦难,不愿意提供举手之劳的方便, 例如上海导盲犬事件.他人的善举,美好德性居然变成了被网络攻击的对象, 例如ipad猎巫事件. 更有甚者之, 捏造事实, 重伤他人取乐, 比如快递女子事件.在这些事件的背后,又有多少隔岸观火,袖手旁观,甚至是一呼百应,摇旗呐喊的芸芸众生.正如周子舒对江湖武林人的评价: 刀不砍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但愿我们能找回悲悯与善良, 关怀个体生命.

———————————————————
最后我说说如何走出伤痛. 我以为, 周子舒劝成岭交出琉璃甲的那段话, 便是答案: 你爹爹是希望你从二十年的旧事中解脱, 继续过自己的生活.还是带着这个麻烦, 不断遭人觊觎掠夺. 虽是对成岭所说, 但是对周子舒自己适用, 对温客行亦如此, 对所有想要走出伤痛的人都适用, 因为治愈伤痛的唯一办法是放下. 温客行曾以为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可以.但是, 手刃仇人并没有感到大仇得报的快感, 而是莫名焦灼. 最后,他放下仇恨, 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没有切身经历的朋友可能会疑惑, 为什么是放下. 且听我慢慢分解,细说其中的内心感受.


伤害一旦造成,既成事实,便无法抹去, 很多伤害都是无价衡量的, 无法弥补的, 只能任其成为生命中的遗憾. 比如失去生命, 心理创伤...不得不面对, 不得不接受.这就是生活残酷无情的一面. 当然, 无法释怀是人之常情, 产生怨恨,愤怒, 痛苦都是理所应当,否则我们就不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我们的愤恨不平, 想要寻得补偿, 想要找回平衡, 想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都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 都是想要抚平伤痛.事情本身已经过去了, 但是情绪上的余波却不是说退就退的, 它会一直围绕着我们.
我个人以为, 本质上,事后任何形式的补偿都无法弥补原有事件造成的伤痛,是两码事. 可能会缓解一时的情绪, 比如解恨,但绝不会是长久的解药. 解药还需从原本的事件中找答案. 也就是面对它, 接受它, 放下它.一切皆由心起,或喜,或悲,或苦.最后的大解脱还是来自心, 心里放下了, 可以不用复仇, 什么也不做, 便得轻松, 心里放下下, 无论做了多少事, 依然困顿不前.

我不觉得, 温客行原谅了那些伤害父母与自己的人, 他只是放下了, 与自己和解了, 继续往前走, 不再为过去而活. 周子舒也永远不会忘记他死去的兄弟, 他只是放下了,与自己和解了, 唯有这样,才能活着. 这段心灵救赎的过程很艰难. 在现实中, 我们不会那么幸运恰好遇到一个懂你,爱你, 珍视你的人.大部分时候, 需要自我救赎. 即便明白要放下, 但在知道与做到之间有一道鸿沟,跨越这道鸿沟就是我们的人生修炼.

《山河令》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人物与话题, 其中不乏深刻的人生哲思. 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国产剧, 愿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些许思考.
完
絮叨完了,看看美图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