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观影01 感同身受与接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选择这部电影主要是出于对儿童服务的兴趣,而电影本身又被列为社工学生必看的佳作,所以被选择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如果要我从社工的角度来看待影片带给我的感受,我愿用两个词来呈现:感同身受与接纳。 这一刻我不禁想问自己,当你身边的人快乐时你是否快乐;当她哭泣时你是什么感受;当她焦虑抑或恐惧时,你又有何感受?很可惜,我很坦诚地发现自己还未学会如何去感同身受,甚至我的内心时而出现并不美好的感受。但影片却告诉了我懂得感同身受是如何的重要,可这又是多么的艰难啊!影片中的小男孩忍受着多大的恐惧与不安,但又有谁感受到他的感受。母亲对儿子爱的如此深厚,但她也只能以忧伤与焦虑来面对孩子的恐惧。如果他是我的案主,我又会又和感受?医生的出现是一种救赎,既是对男孩也是对自己。我相信医生在与儿童最初相识时,他并没有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他所做的只是以救赎他人的形式在救赎自我罢了。不被感受的感受会更加隐藏,所以男孩子并没有对医生坦诚,彼此的试探。慢慢的生活让彼此淡化了警惕,医生放下了一时的自我救赎开始走进男孩子心灵,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被感受的感受是显露的恐惧也许也可以被分享,之后变得不再那么恐惧。 影片的结局无疑是接纳的最好写照,男孩接纳了鬼魂、母亲接纳了男孩、医生的妻子接纳了没有医生的生活、医生接纳了自己的死亡。每一个人接纳的背后都蕴含着无法言语的勇气,当接纳鬼魂后男孩会发现生活不仅仅只有恐惧和不安,母亲接纳男孩后定能更加感受亲情的温暖,妻子接纳的则是一种重生的希望,而医生呢?忧郁的表情或许过减少吧。其实接纳并不是你的付出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获得,但愿我能永远敞开一颗心,接纳这万千真情。(2015)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六月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