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切都不是我以为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一般看剧前,有个习惯,喜欢先看一眼演员列表。如果看到了熟悉的演员,就会抱着一种期待再看一下剧情概要。如果不是熟悉的演员,也会看一看剧情概要,毕竟个人对演员演技看的也不是很重要。总也觉得,一部剧或者一部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剧情了,其次才是演员演技!

最近放假在家陷入剧荒状态,翻翻找找看到了《山海情》这部剧。在看了这部剧的演员列表后,“哇!这阵容,还不错嘞!”再看了一眼剧情概要,“哎呦喂,这肯定是又红又专的,没啥有意思的剧情,看起来肯定枯燥无味,算了不看不看了。”之后,偶尔和朋友聊天,朋友说在追这部剧,而且感觉还挺有意思。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开了第一集。
这一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目前看到13集),剧情紧凑,让我了解到一种生活形态(跨时空的贫困人民的生活)。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虽然我们追求着人人平等,但是资源的分配终究是不可能达到绝对均衡的。
还记得剧中帮助水花种植双孢菇的小研在大棚里询问水花“为什么你们这很多人的名字里要带水字呢?”水花说“我们这里缺水,我们原来住在大山里,喝的水都是苦的,牲口都不愿意去喝。”

还有剧里的一些小细节。在宣传双孢菇种植时,村民不理解为啥城里人会觉得发胖不好。想想来发胖带来的各种疾病也算的上是“富贵病”了,是果不饱腹的村民们所不能理解的。同时,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当人们面对一个新事物时的反应是拒绝的,充满质疑的。

还有海吉女工到福建去打工的小细节,她们中年龄最大的秋红姐感叹“他们怎么一点也不心疼水,洗澡去拿东西,水就哗哗的放着,看着我真心疼。”后来,洗衣服时看到有人不关水龙头,实在心疼浪费水就去关了水龙头,反倒被诬陷偷衣服。她们从农村来,被人看不起,但是人穷志不短。我们从小被教育浪费粮食可耻,珍惜水资源。这些基础的道德教育也许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就会渐渐淡去,埋在记忆最深处,在行为上也逐渐不受约束,是因为没有切身体会过没有水源的苦,没有粮食的痛,生在福中不知福。

每个人物的塑造都很真实,人物情感真实合理,有血有肉。很喜欢水花,喜欢她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喜欢她的善良,喜欢她的踏实能干,喜欢她的积极好学,喜欢她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努力的样子。作为一个只上过初中的大山里的农村妇女有胆量,有眼识。我十分佩服她仅凭一己之力,拉着全部家当,驮着残疾的男人和孩子走了七天七夜从大山迁到吊庄。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这个人物的伟大,平凡而伟大。

(很喜欢这种剪影的拍摄手法,很有意境!)

再说一说演员演技,这演员阵容就不用说了,从主角到配角,虽然有些也是新生代演员但是演技也是很到位的。看了一些黄轩演的电视剧电影,觉得他演技还是很不错的,演啥像啥。在本剧中他饰演马得福一角,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回到家乡帮助父老乡亲脱贫攻坚,没日没夜的工作,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情。刚开始看还是在为水花没有和得福在一起感到遗憾。得福每次看水花的眼神,就能让我感受到,尽管过了那么多年,经过那么多事情,水花还是他那一抹白月光。


第一次写影评是为《山海情》,虽然还没有看完整部剧,这是目前自己的一些小的感触,记录下来。等看完或许还有更多感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