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愤怒”的潘乘风,一次社会的反思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对于《拆弹专家2》说实话,一开始我没有十足的兴趣,但因为我妈想去看便陪她去了。但电影结束的那一刻,我又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触比我想象的好,也的确值得去看看。
刘德海依然很帅,倪妮也是又美又飒,整个故事的转折,起伏做的都还不错,所以我说它出乎我意料。潘乘风这个英雄,他是个有人性的英雄,因为他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那么高尚且内心强大,他也有人性的丑陋面,甚至可以说他是最危险的恐怖分子,就像开篇那种可以把香港国际机场铲为废墟的爆炸一样,他完全有能力制作这样的恐怖袭击,所以说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危险。但我想整个故事还是想告诉我们人性本善,正是因为潘的失忆,才有了他再次唤醒良知的可能,如果他没有失忆,那么他永远都只停在了对世界的仇恨上面,也再也没有醒悟的可能。
其实我对整部剧更关注的一个点是:为什么潘会从英雄变成恐怖分子?为什么他会对这个世界失望?
我们在回头来看看潘的经历。由于那次事故之后,潘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他依然是个积极乐观的人啊,他积极康复,因为他觉得这没什么,在他心里自己与他人无异。但他身边的人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眼中,无论他多么优秀,他的体能多好,但他依然是那个“残障人士”,是那个需要“照顾”,无法担大事的“弱势群体”,在剧中一句“我们无法把人民的安全交给一个残疾人”,就如同一把刀直直的插进了潘的心里,他们硬生生的把这顶帽子扣给在他头上,这才是击溃他最致命的打击吧。
明明你可以,明明你有能力,但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不行,你就是与“正常人”不一样,这种强加的认定,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就那么一瞬间你就被别人定性了,你就是个“废人”。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同时也让我们反思,我们现在在对这些看似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自以为是为他们着想的帮助的同时,真的关心过他们的需要吗?我们是要对他们多些照顾,但我们不能剥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他们对这个社会的价值感,让他们依然被认可和平等对待。
或许这样,世上就会少一个“愤怒”的潘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