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热议: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


人们总是被感性和理性拉扯,心里的压力和委屈会觉得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自己的工作,所以没必要太过于认真。而生活的逼迫和现实会提醒自己现在是我需要这份工作,如果我不拼命去抢,这碗饭就没有我的份。
最近热播的综艺《奇葩说》有一个辩题是关于讨论“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的,这期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因为很多人的生活都几乎被工作占据着。 不是李白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身为程序员的子寅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办公软件下班还能发送消息?下班还发消息,那得加钱!

公司购买的从来都是规定时间内的劳动,不是,也买不起自己的整个人生。 虽然下班后的工作信息保留了自己的生活,但是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一直都在为工作待命。 我们不得不被迫学会,在随机的碎片时间里安排自己的欲望。 在工作的时候我们一旦处理自己的私事,就会被冠以不负责任、不守规矩、不敬业。 但是,下班后却不能不及时去回复一条工作相关的消息。难道我们自己的生活、娱乐、幸福相比工作就这么微不足道吗? 现在的我们虽无力去改变这种现状,但总该有人站出来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我们不必等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经济逐渐富足,每个人都开始更加重视自己的精神需求的时候再出来讨论,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合理。 任何不合理的改变都是因为不断有人站起来说这不对,于是大家开始讨论该如何去磨合出更合理的方式。 恰恰是因为我们有应该的样子,我们对实际有所不满,我们有应该如何的样子,这是人类的的实在的精神结构。 只有当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口号变成了行动,人间理想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并且如果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只追求赚钱的话,那么当当的畅销图书榜首不会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和《百年孤独》,而是《经济学讲义》之类的技能类书籍。 价格腰斩也实现不了“车厘子自由” 最近,一则车厘子价格腰斩的消息映入了大家的眼帘,但是200多一箱的价格却让人望而却步。 根据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 但是这个报告上还有另外一组数据: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 两者一加减,似乎辛苦一整年,大家兜里也没剩几个钱。 没有钱自然也没有说话的底气和原本该有的脾气。 难怪李诞会说:要区分上下班时间,想要下班自由是刚毕业大学生的想法。 马东也说:年轻的时候不感动是无心,长大了以后不现实是无脑。 诚然,很多人是被逼无奈选择了把自己的个人生活时间也交给了工作。但是,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人因为肩上的责任让他们主动奉献。 今日,一则“大连一名志愿者去世仍手持消杀器”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然而像这样感人肺腑的事例还有很多。 在去年抗疫和维稳定工作中,全国公安机关共有480名民警辅警因公牺牲。
无私奉献也不足以说明他们的付出。 幸福指数不止恩格尔系数 曾经我们上学的时候会比拼考试的分数,如今上班了我们会暗自比较谁挣的钱多钱少。 但是人们似乎从古至今都在争论这个命题,因为生活没有一个标准,也不会说一定要活成像谁谁谁那样自己才会快乐,才会幸福。 我们老说自己听了很多道理,却始终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懂得道理,所以你选择了一条康庄大道,但是你会埋怨这条路人多拥挤、空气差… 你甚至可能还会怀念那条没走过的路,因为狭小所以人迹罕至,但也因此空气清新,可能充满荆棘,却也充满未知的惊喜。 蔡康永也说:我希望你们被激怒,然后做改变,而不是一直容忍,然后到最后后悔说,我一生在这份容忍当中度过了。 如晶也说: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自由职业,是因为与其割裂工作和生活,还不如让工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出于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会随时回复工作的消息。 节目的最后,马东说:我们的人生是照顾着苟且,别忘了诗和远方。并表示《奇葩说》这个节目为大家提供了“诗和远方”的想象,但是“诗和远方以及眼前的的苟且”其实是一套答案,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人生就是这样矛盾,但正是因为我们有那么多既要有要还要,所以我们一直跟生活在博弈着,希望我们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