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错过成过错——浅析电影《风平浪静》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风平浪静》是由李霄峰执导的一部现实主义电影,讲述了一位全校第一的“天之骄子”保送名额被顶替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整部影片的剧情犹如“蝴蝶效应”一般环环相扣,将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主人公宋浩与父亲的中国式父子关系通过影片展现了出来。
一、片名解读
影片的片名“风平浪静”可以有很多种含义,首先体现在政治主题方面。影片中多处对“李副市长”的权威做出刻画,暗示着那个小城中政治的黑暗和腐朽,用小城表面的“风平浪静”来反讽政治上的波涛汹涌。例如:电影中的李副市长利用职权之便替换掉了男主角宋浩的大学保送名额;成年后的李唐用杀人事件威胁宋浩父亲(建委主任)非法批地等。
其次体现在爱情主题方面。影片中潘晓霜与宋浩的爱情线索是全片的分支线索之一,男主主角的爱情看似激情似火,实则平淡幸福。影片中潘晓霜的出现不但将主人公波涛汹涌的内心转化为“风平浪静”,而且极大地推进了影片故事,对剧情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例如:影片宋浩买奶粉的镜头中,专门挑选货架里面的,这一个小细节展示了宋浩与潘晓霜婚后朴实幸福的生活。
二、人物分析
1、宋浩——懦弱性格下的正义心灵
影片中宋浩这个角色是一个“别人家的小孩”,全校第一的头衔让他享受着别人的仰望。但同时,他也是一个骨子里十分懦弱的性格,这在影片中游戏厅的一场戏中可以得到突出地展现。在被一堆小混混围着时,他的瑟瑟发抖以及恐惧的眼神,都为他胆小怕事的性格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而他一生悲剧的根源也正是在于这种懦弱的性格使然。比如宋浩在认为自己杀人后,没有勇气自首坦白,反而选择离家出走这种逃避罪责的方式,也造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剧。同时,在影片结尾,宋浩用同样的杀人方式结束了自己和父亲的生命,表面上是与自己和父亲达成了和解,实际上却是对自我灵魂的一次救赎。
2、潘晓霜——火热外表下的勇敢痴情
影片中的人物潘晓霜是一位娇艳的带刺玫瑰,她是一位从小生活在小城中“不良少女”,内心无比渴望爱情的滋润。她看似放荡不羁,实际上敢爱敢恨,十分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在收费站看见成年宋浩的一瞬间,潘晓霜就爱上了,她爱的并不是那个全校第一的学霸宋浩,而是那个光着膀子在雨中骑自行车的少年。潘晓霜明白宋浩心中的正义,也明白他冷酷外表下火热的内心,所以她按下了那个能让宋浩留下的按钮。在一夜激情过后,她并不强求他的留下,即使眼神中有不舍和忧伤,也正是这样的潘晓霜温暖了宋浩的心灵,足以成为了宋浩留下来面对一切的勇气。
3、宋建飞——刻板印象下的爱子情深
影片中的宋建飞是男主角宋浩的父亲,他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家长,在家中具有极高的威严。他是一个倔强的父亲,在宋浩去游戏厅回来后拿着碗不放,直到宋浩说实话才松手;他也是一个冲动的父亲,在得知自己孩子的保送名额被李副市长的儿子顶替时,直接冲到办公室找人理论;他还是一个爱护家庭的父亲,会突然出现在宋浩家里做一桌子饭菜,也会照顾生病的妻子。然而在看到儿子犯罪时,为了保护儿子也踏出了罪恶的一步,但是这样的爱是沉重的,同时也促成了父子二人的渐行渐远,更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受人胁迫的工具。他在儿子心中的高大形象也在这些事情爆发时轰然倒塌,最终使他倒在宋浩的刀下。
三、视听分析
1、色调与光线
《风平浪静》整部影片的色调采用了一种灰调的设计,这是现实主义影片中常用的色调,既能烘托出影片中主人公没有色彩的生活,也使得影片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营造逼真、生活化的视觉体验。同时,影片中也出现了多次光线的运用,为影片增光添彩。例如:在宋浩父子二人打着雨伞出现在案发现场时,警车车灯蓝红相间的光线打在宋浩的脸上,不仅交代了剧情,烘托了当时的紧张氛围,还暗示着宋浩纠结的内心活动。又比如:在成年宋浩和万小宁楼道里的一场戏中,声控灯的灯光忽明忽暗,十分贴合当时二人暧昧又尴尬的关系,以及各自内心不同的情感情绪。
2、镜头与调度
镜头是视听语言最基本的单位,影片中使用演员的正面镜头直观地表现演员面部的情感和情绪,同时配合推镜头的使用在银幕上直接带给了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在宋浩被告知失去了保送资格时,镜头从宋浩的正面全景推到近景镜头,将宋浩的疑惑、愤怒以及失落在一个镜头中展现了出来。同时,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影,片中也有许多手持镜头的运用,通过手持镜头的摇晃感,衬托出主人公宋浩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少年宋浩杀人后跑向海边的一场戏,通过手持镜头加旋转调度的运用,表现出了宋浩误以为自己杀人后的慌张和无力感,也与影片结尾出父子二人在轮船上的手持镜头交相呼应,通过这种镜头的呼吸带动观众的呼吸,从而将观众的情绪调动到高潮点。
3、录音与音响
英国著名的音乐家马利翁说过:“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感官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音响在一部影片中同样重要。影片的开头就运用了轮船的汽笛声跟随片名一同出现,给影片定下了一个海边基调的同时,起到了增强空间真实感的作用;在宋浩父子二人案发现场的一场戏,通过对于警车汽笛声的运用,将罪恶事件与光明生活的对比推到了极致,也带给了观众对于画外空间的想象;在宋浩面对万小宁尸体时电话铃声的运用,采用手机铃声的渐强将宋浩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逐渐击破,也使得推动了宋浩的情绪递进,此时的音响超越了画面的从属地位而承担了部分叙事的作用。
影片《风平浪静》通过杀人事件、贪污腐败、爱情这三条线索的同时推进表现了许多社会现实问题,是国产犯罪片的又一部成功的作品。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影片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有些转场衔接过于生硬、人物事件动因不足、主人公人物弧光不明显等等。然而,正是在这些不足之中,影片依然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反映了社会现实层面的阶级矛盾和人性冷漠。因此,我国的犯罪电影依然在发展进步之中,使得电影艺术世界可以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