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一笑置之,都是一个人的隐秘的重负 ——《一秒钟》观后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秒钟》的故事并不复杂。 劳改犯张九声(主角一)为了看一眼电影正片前《新闻简报》中一闪而过的女儿的影像,不惜逃跑,穿过茫茫戈壁、沙漠到一分场去看电影,但是等他赶到时,电影已经放完了。

在送片员吃饭休息的间隙,来自二分厂的小女孩刘闺女(主角二)为了赔人家一个被弟弟烧毁的电影胶片灯罩,偷走了一盒胶片。在偷胶片与制止偷胶片的矛盾中,张九声一路跌跌撞撞,一边寻找着刘闺女一边来到下一个电影放映地——二分场。 在将失窃的胶片还给二分场的放映员范电影(主角三)后,又发生了一个事故,电影胶片在被驴车送来的路途中,有一卷胶片滚落被拖了一路。恰巧这卷临近报废的胶片,是有张九声女儿影像的那卷“新闻简报”。于是,范电影带领群众,清洗拯救了“新闻简报”的胶片,电影终于正常放映,张九声也最终看成了女儿…… 在观影的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理解。范电影不理解张九声为了看女儿只出现1秒钟的影像,甘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无水无食地在茫茫戈壁与大漠中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刘闺女不理解张九声想念女儿的刻骨痛苦,在与张九声在电影院发生争执的时候,站在椅子上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你女儿怎么不被面袋子压死!”张九声因此勃然大怒,一脚把刘闺女踹到地下;保卫科的人员更不理解女儿的影像对张九声的珍贵,在将他押回劳改农场的路途中,从张九声的口袋里翻出范电影冒险给他剪下的带有女儿影像的胶片,随手就扔到了大漠里。

同样,张九声也不理解刘闺女偷窃电影胶片的行为。他认为刘闺女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孩子,无法理解刘闺女为了保护相依为命的弟弟不受人欺负的迫切心情,也无法理解一个电影胶片灯罩可以让刘闺女的弟弟免受欺负的重大意义。 张九声也不理解范电影。当范电影告诉张九声,他之所以没有洗片液,是因为儿子在四、五岁的时候,误把洗片液当成水喝下去的时候,张九声像听到笑话一样地笑了。范电影接着苦涩地说,孩子上吐下泻,发着高烧,自己也没当回事,因抢救不及时,孩子的脑子被烧坏了,成了一个弱智儿。这时,张九声才意识到,那不是一个玩笑,而是包含了一个父亲难以言说的悔恨与深深自责的悲剧。 萨特说:“他人即是地狱!”我们往往以自己有限的认知与生活经验去评判他人的言语与行为,而丝毫不关心这种言语与行为在他人世界中的重大而丰富的意义。我们好为人师,却不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倾听他人内心的表达与呼救,这让我们如身处地狱之中,人与人之间隔着喷薄着火焰的鸿沟而无法交流。萨特为我们描述了地狱的样子,而佛陀却为我们指明了跨出地狱的途径。佛陀说:“爱与慈悲来源于了解。”当我们能够放下自我的成见,用平等与耐心去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时,爱与沟通便会自然而然地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的片子的类型渐渐从情色片,美国大片转移到国产的剧情片。光影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怎样宏大的场面,炫酷的特效,燃烈的爆炸,更多的是激发人的肾上腺素,而一个大工若拙的好故事,却能在人的心灵深处留下久久的回响与共鸣。 午夜观影回家,在本该下雪的季节却下着蒙蒙细雨,黄色的路灯在雨雾中晕染着昏黄的光晕。记得年少的夜晚,陪女友漫步在海边黄色的路灯下,我问她:“你最看重什么?”她想了想说:“我最看重理解,理解万岁!”那是我们那个年代,青少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我自负地笑她:“你个小丫头片子,能有多难理解。” 女友的这句话,跨过二十几年的岁月,伴随着这部电影又来到我的面前。我终于知道,他人的一笑置之,往往都是一个人隐秘的重负。我终于理解了,从女友嘴里说出的那句话:
理解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