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金钱的罪恶

不知道是科恩兄弟的镜头过于的冷静,还是这部片子的题材过于黑暗,看完《老无所依》之后,会有十分憋闷的感觉。
在影片行进的过程中,导演让观众陷入一种两种情绪之间的临界点,就是洞察了事情的一切,却又无法插手的无力感。在这一点上,跟影片中的汤姆会有着类似的感觉。最直接的两场戏就是当汤姆先后错过了安通,两次汤姆都坐在安通坐过的地方,只能想象他做过什么。而卢伟凌的死,更加重了汤姆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镜头的出色之处和影片的音效是相交辉映的,整部影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没有配乐的,纯粹的自然音效。再配以干净利落的镜头,使得影片处于一种平静,太平静了,平静得发生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
于是,安通这样一个神经质的杀手出现在这样的一部影片里丝毫不会另人感到惊奇。在我看来,安通的那些杀人手法如果放在其他相类似的题材里,会是有很多突兀感。他要追杀卢伟凌,一路上杀了不少人,用他的空气压缩筒,他的枪,甚至手铐。他在一开始的那场戏里,用手铐勒死逮捕自己的警察,是他动作最大的一场戏,却只是因为工具还有受害人的挣扎,而他是一脸的冷静。这场戏仿佛一开始就预言了“老无所依”的原因,法律的执行者被用以制裁罪犯的工具所杀,注定法律无法制裁像安通这样子的人。
安通是作为法律的对立面存在的,而汤姆则是法律的执行者与维护者。汤姆在一开始说到,以前的警官甚至连手枪都不带,而现在当我听到这些老前辈的故事时,我一个都不想错过。对过去警察通过威严维持的太平日子,换句话说,是那些前辈的光荣时光,他经常都会对之缅怀,拿自己与他们相比较。这一行是有风险的,他深知自己无法避免。执法者的悲哀是他们可以保护别人,却必须让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下,一旦人老了,难免会沉浸在老无所依的悲哀里。影片最后汤姆跟妻子讲了他梦到了父亲,父亲在梦里拿着火把好像要去某个地方生活,而父亲的下半身是用毯子盖着的。之前,他在一个前辈里听说了一个殉职警察的故事,然后他跟妻子说,我醒了。
整部电影里,安通都在追杀卢伟凌,而汤姆却保护不了他,连凶手都抓不到,结尾陷入沉重的无奈之中。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是,即使科恩兄弟表达一个人无奈几至绝望的境地,也没有让影片陷入煽情的感觉里,冷静的镜头与故事的压抑弥漫着整部影片。而安通在开车离开卡拉珍的家时,被一架车撞得重伤,却只能向小孩子买衣服包扎伤口,与前面卢维凌向一群小子买外套的情景何其相似。或许可以解释的是,老无所依的悲哀,来源于金钱的罪恶。
在影片行进的过程中,导演让观众陷入一种两种情绪之间的临界点,就是洞察了事情的一切,却又无法插手的无力感。在这一点上,跟影片中的汤姆会有着类似的感觉。最直接的两场戏就是当汤姆先后错过了安通,两次汤姆都坐在安通坐过的地方,只能想象他做过什么。而卢伟凌的死,更加重了汤姆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镜头的出色之处和影片的音效是相交辉映的,整部影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没有配乐的,纯粹的自然音效。再配以干净利落的镜头,使得影片处于一种平静,太平静了,平静得发生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
于是,安通这样一个神经质的杀手出现在这样的一部影片里丝毫不会另人感到惊奇。在我看来,安通的那些杀人手法如果放在其他相类似的题材里,会是有很多突兀感。他要追杀卢伟凌,一路上杀了不少人,用他的空气压缩筒,他的枪,甚至手铐。他在一开始的那场戏里,用手铐勒死逮捕自己的警察,是他动作最大的一场戏,却只是因为工具还有受害人的挣扎,而他是一脸的冷静。这场戏仿佛一开始就预言了“老无所依”的原因,法律的执行者被用以制裁罪犯的工具所杀,注定法律无法制裁像安通这样子的人。
安通是作为法律的对立面存在的,而汤姆则是法律的执行者与维护者。汤姆在一开始说到,以前的警官甚至连手枪都不带,而现在当我听到这些老前辈的故事时,我一个都不想错过。对过去警察通过威严维持的太平日子,换句话说,是那些前辈的光荣时光,他经常都会对之缅怀,拿自己与他们相比较。这一行是有风险的,他深知自己无法避免。执法者的悲哀是他们可以保护别人,却必须让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下,一旦人老了,难免会沉浸在老无所依的悲哀里。影片最后汤姆跟妻子讲了他梦到了父亲,父亲在梦里拿着火把好像要去某个地方生活,而父亲的下半身是用毯子盖着的。之前,他在一个前辈里听说了一个殉职警察的故事,然后他跟妻子说,我醒了。
整部电影里,安通都在追杀卢伟凌,而汤姆却保护不了他,连凶手都抓不到,结尾陷入沉重的无奈之中。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是,即使科恩兄弟表达一个人无奈几至绝望的境地,也没有让影片陷入煽情的感觉里,冷静的镜头与故事的压抑弥漫着整部影片。而安通在开车离开卡拉珍的家时,被一架车撞得重伤,却只能向小孩子买衣服包扎伤口,与前面卢维凌向一群小子买外套的情景何其相似。或许可以解释的是,老无所依的悲哀,来源于金钱的罪恶。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