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走出短片拍摄的思维习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萨拉维扎对边缘青少年的题材情有独钟,至少在之前登顶戛纳和柏林最高奖的两部短片里,就轻易挖掘出年轻演员刮目相看的演技,以及描绘出葡萄牙暴力泛滥、家长缺席、教育缺失等社会问题。实际上,这部导演处女作就是柏林金熊短片《拉菲尔》的延展版。如出一辙的青少年成长故事,连主角的家庭背景也相似,同样是父母离异的破碎家庭,连《拉菲尔》里的男主角小哥也现身了,只不过他这次演的是配角。
无独有偶地,两部作品中都有一个不曾出场的人物作为推动情节的悬念。然而,相比起《拉菲尔》里不露面的母亲令全片充满剧情张力,这部《群山》里的外公显然没发挥太大作用。这个人物对男主角的成长过程没增添太多不稳定因素,最多只是让男主角第一次感悟到死亡带来的颤动,数次提及外公病情恶化的情节并没能跟他的青春期萌动或者烦恼产生任何互动,自然也就不能像《拉菲尔》那样制造出扣人心弦的情绪或氛围感。
感觉萨拉维扎一时间无法走出短片拍摄的思维习惯,将过往的经验全盘搬到了这部长片里,但这显然不太符合长片的叙事风格。看起来更像是各个人物片段的拼接,没有一个情节核心引领叙事展现出起伏变化。于是,这部处女作的节奏过于松弛,而精心讲究的画面构图和美术设计没能掩盖住苍白单薄的内容,自然无法像他之前的短片那样触动人心。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罗宾汉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