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贞》

清晨,北京胡同,四合院,年近九十的曾祖母,一路小跑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牛奶,有滋有味的“偷喝”起来。这一幕刚好被晨练回来的曾孙子齐马撞见了,曾祖母委屈巴巴的抱怨“他们不让我喝凉的”,并叮嘱齐马“你可是什么都没瞅见”。接着,镜头顺着祖母的眼睛切到了正在准备早饭的保姆身上,齐马的爸爸齐龙煞有介事的问起冰箱里的牛奶怎么少了一盒?保姆刘姐赶着手里的活儿不忘丢给齐龙一记白眼“知道了还问”。
几组简单的镜头,把环境与人物关系交代的清清楚楚。老北京人一家子的一天,就从这冰牛奶开始了。
北京有句俗话说“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喝早茶,是老北京人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无论贫穷富贵,早起活动完身体,都要先喝茶。这把茶喝透了,一天才有精神。齐马说曾祖母只喝“北京茶庄里买的茶叶末”。早年间,老百姓喝不起贵茶,又不想失了口味,就会去买点高端茶叶的碎末,这是胡同老人的偏爱,用搪瓷茶缸子闷上十分钟,茶色有很深的琥珀色,一揭盖,清香扑鼻,这叫“酽茶”。
过了早儿,孙媳妇跟保姆因为洗衣服的事,拌了几句嘴,老太太抱起祖传大洗衣盆,“脸不红心不喘”有你们废话的功夫,我都洗完了“。年轻人依赖洗衣机,习惯机器操作解决一切生活问题,可老人家信奉“自己的衣服自己个儿洗”提倡有机嘛。

接着画面切到了孙媳妇两口子吵架,老太太和着面包起饺子来。饺子对中国人的意义非凡,不仅象征着团圆与福气,和面的“和”也对应了“合”,所以每次齐马的爸妈吵架,老太太都要和面包饺子。擀饺子皮儿,这是老太太的拿手绝活,别人“擀不圆”。应了那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调节家人矛盾的差事,还真得家里的老人来周旋。一顿简简单单的饺子,里里外外透露着中国家庭的传统与智慧。

曾孙子要开车去买牛奶,曾祖母发话了“腿是干什么的?跑着去”。老太太人老,心可不老,看着传统又守旧的生活习惯,还真应对了现代人提倡的有机生活。
爱说爱笑爱操持的曾祖母,也有安静的时刻,每次用桂花油梳头的时候,她喜欢讲同一个故事,她跟淑贞的故事。淑贞是谁啊?曾祖母指着自己道:“是我呀”。原来曾祖母的故事里,有两个淑贞。两个淑贞,都跟年轻的曾祖父小齐子,有过一段感情,听着意思还是段三角恋。
看得出曾祖母年轻的时候跟曾祖父很相爱,曾祖母还留着当年俩人的三封情书。纸都破旧了,字也花掉了,曾祖母想了个好办法,让齐马教她打字。这与时俱进的思想与有机生活的态度,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时代在进步,老传统与新技术也在碰撞。
而两个淑贞的故事呢?当年因为曾祖父小齐子,两个淑贞小姐妹因此闹掰了,性格激烈的曾祖母还推了淑贞一下。每次回想这一幕,祖奶奶都不说话了,一边梳着桂花油,一边想着淑贞,一边给齐马讲着淑贞的故事。
从老齐家的视角来看,从一天,到一年,由早到晚,夏去冬来。一家人老与新的观念在碰撞,老传统在无声的延续着,时代的进步也在影响着祖奶奶。老太太言传身教“凡事亲力亲为”。守着老传统,也积极学习新事物——学打字,用电脑,吃汉堡。都是祖奶奶乐意尝试的。
老齐家一家人的家长里短里,不仅延续着传统,也倡导着新的生活方式。传承要靠后辈延续,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值得倡导。祖奶奶接近自然、关爱生命、关心他人、分享快乐的生活态度与有机生活不谋而合,原来最好的生活方式,不是创新,是老一辈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