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疯,还很长...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朋友约我去看首映场的时候我是拒绝的,心想着又不是没看过《左耳》还不知道中国青春片的套路么,别说钱,就是时间也不想花。架不住朋友说,找个搭子一起去吐槽,我又很久不见这个朋友——还记得那时候看《左耳》看到妹子跑到楼顶撒钱招呼前男友(好像是欧豪的角色)回头,欧豪在楼下“安慰”道:你别跳楼啊,死了也就算了,万一残废...(但是的状态就是现在说的,脚趾可以扣出一条万里长城的感觉吧...)之后全程走神,不断刷新微博吐槽才熬完前片——这次有个懂行的朋友一起吐槽,至少也算有效社交,于是一起去了。
要说朋友为啥要去...一言难尽,总之推不掉的关系,所以完全预判到这种雷,也只能硬捧场...
带着这样没有期待的预期来到影城,没有想到是比想的差还要差...海报上早了一半的东方明珠是93年,电影里那个追债老板的月份牌是97年。96年四月开始的严打里,什么黑社会 强奸之类的故事一个劲的招呼进来,是嘲笑我们的治理能力么(事实上,那个时代的上海治安因为太好,所以出了一个杨玉霞硫酸案已经震惊了全市。)作为一个上海市民完全不能理解电影想表达“上海的故事”是用“生造”90年代“上海及周边城市黑社会”作为切入口的,这是哪门子上海故事呢,说两句洋泾浜的台词就是表现上海的电影了?《陈毅市长》,《霓虹灯下的哨兵》里陈市长,好八连战士也就讲普通话啊,讲“伪方言”就贴标签的做法太粗暴了,就和这个导演里设计的三个人物两个女的都被强暴了,一个男的和一个混的很惨得亲自上场的黑社会老大对打一样的粗暴。(也搞不懂,自己开了个豪华夜店——且不说严打那时候怎么可能有还要去一个看起来档次差很多的别人的夜店玩耍这样的设定)
我也算明白朋友的苦心了,没办法实名吐槽,但是又不瞎,只能边看边笑,遇到不合理的地方,还能怎么办呢——看这种电影一定要两个人的道理就在这里:好片子是需要绝对安静的,因为她会淹没你,任何的声音会让你从那个地方“出来”,而雷片则需要宣泄,因为你太抽离了,她可以服务你吐槽的需要。
那些不合理如此之多,比如离开上海80公里的地方,算个城市的大概是苏州,当然片子里叫慈城。杀了一屋子人的yy也是够了,又一次嘲笑我国居委大妈的实力,同理还有也不知怎的男主就跑到舞蹈演员家拖走尸体,这时候被B司令打得仿佛就要死掉的伤什么都不存在的,单手就能拖着尸体走了——九十年代,开个车运尸体,啧啧啧,居委阿姨和门房大叔都要怒了:你瞧不起我们咯。
剧情的种种不合理说起来与最近读的《金蔷薇》里指到的写作的秘密正好成一个反例:艺术家需要从真实的生活中找到创作的密码。这部电影如果是这个中文系导演兼编剧的先生笔下的故事,可能还有点意思——因为大脑会做一个工作:想象 来填补作者的一些漏洞,当然这种作业也只是“刻板印象”堆砌的故事,而变成电影,需要更多细节来支持的时候,电影的人物单薄而近乎动物:那个卖鱿鱼串的老板多看了两眼妹子就爱上了,“是他马子”;马思纯那个角色在小店里偷东西被抓的时候,驾轻就熟地东张西望,回答“为什么偷东西”的答案是“你有梦想嘛,你想一辈子在这里吗...”?一个看起来不太富裕的家庭里,年岁如奶奶的妈妈在90年代用着呼吸机...各种各样的不合理让人出戏,而这种不合理在编剧写的时候一定没有觉得不妥,就好像90年代的上海,因为私家车很少,所以其实马路上有很多自行车,因为人口密度很大,所以影片里大段大段的无人的场景(李麦下雨天在桥上跳舞的桥段之类)基本不会出现,当然,一定要说凌晨三四点...大概也可能吧,毕竟那时候楼主还小,真不知道三四点的上海马路人多不多,但是对角的海王开着红宝马,等穿着毛皮大衣等公交车的李麦真的很喜感;妹子接过性感裙子撩姐夫,而后感觉到姐夫情况不对,知道拿刀片就不知道起身走出房间...种种莫名其妙的情节只想说,可能编剧不仅不接地气,也没怎么好好观察过人物,只是凭借“想象”,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圆其说。
李麦的角色虽然美,但就像个美丽的傻子,和日本男友(都不知道该不该用这个词形容他们的关系),因为腿瘸了,男友一句“对不起”就...两清了?(那个撞车的桥段真的不是:李麦只是失去了一条腿,而云荞失去的可是爱情的梗嘛ㄟ( ▔, ▔ )ㄏ),并且两任男友一上手都是讲艺术品的来历,断臂维纳斯,或者新加坡司令...编剧是想既然展示看过很多电影,又知道很多八卦的“有趣的灵魂”对吗...嗯 get到了,但是发现这样的观感真的很好笑(和朋友一起吐槽的感觉果然是欢乐很多,比如雨中跳舞这段其实一开始很尴尬,但是还挺美的,特别是跳着跳着跳河了的设计挺有趣,但最后掉到水里一个鲤鱼打挺,火箭一样跃出水面是怎么回事?和海王交往于是成了海的女人了??)。
总之,这部片子都挨不上谈思想内核,尽管我始终认为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想法可以也能够在电影艺术中得以部分延续。但是由于在基本故事层面就已经千疮百孔,人物...哪有什么人物塑造,只有脑海里构思的三个符号,没有温度的符号在那里按导演的要求做相应的动作(倒是被钟楚曦安利了好几件衣服和珠宝款式,挺好看的...)。
这部片子最多只能在做工(比如水下摄影)或者是一些置景(比如表现舞女的部分)找到可以表扬的点,演员里那个被砍死的哥哥还不错(买彩票车里的表情瞬间暴击对手的白开水式反应)那个姐姐其实也挺有感觉仿佛是游戏里很尽责的NPC,但是三个演员,都是演员大过角色: 钟楚曦的美(她要是遇到好片子应该会发展很好吧),黄景瑜脸挺周正就是没表情...马思纯继《左耳》里自己遇到车祸挂了,这次片子里再遇车祸,男朋友挂了...这也不能怪她们,因为这些角色本来就没什么立体度,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藤井树挺不容易,写得剧本被导演枪毙,码了个盘子让导演装上热乎的私货,其实那个以她自己为蓝本有真实支撑的故事会不会更动人呢,我有些好奇。
总之,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新人环节的提名影片,这个水准真是太一言难尽了——也不是说国内没有好的处女作,国内撇开大热的《我不是药神》,就是《旺扎的雨靴》《平原上的夏洛克》也真的很清新美好,不得不说北电的导演系可能大概率上比华师大的中文系会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