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火车意象(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追寻记忆之旅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无意识就像一个门廊,包含各种情感体验、本能的冲动和欲望,意识就在与门廊相连的一个房间里,在这之间,存在一个看守人。当门廊中的种种想要进入房间,若被看守人阻挡,即称为被压抑的;若进入到房间且被注意才会变成有意识的,而这个房间就是前意识系统。
约翰因为童年时期的一场滑梯意外导致了弟弟的死亡,他由此产生了犯罪情结,这一创伤性经历被压抑到无意识中,暂时遗忘,但埋下了精神错乱的伏笔。后来,他遇到了精神医生爱德华大夫,在一次作为心理治疗的滑雪过程中,医生意外坠下悬崖,这一幕让约翰联想起童年的意外,犯罪情结让他将自己代入为凶手,不安、内疚的情绪让精神防御机制发挥作用,使他忘记自己,开始以爱德华大夫的身份生活。后来,约翰结识了美丽的彼得森大夫,二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彼得森大夫凭着蛛丝马迹发现了约翰的“冒名顶替”,于是并决定帮他找回记忆,探寻真相。
他们寻找记忆的第一站,便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的火车意象——火车车站。
正如片中彼得森大夫所说:“不管你去哪,都得先购票。”

火车车站往往是一段旅程的起点与终点,象征着一段记忆的开始与结束,也象征着他们寻找记忆之旅的开始。
当约翰走向购票窗口时,栏杆平行的线条让他想起了滑雪时的轨迹——这让他想起了创伤经历中的一部分而陷入痛苦之中。

于是他带着焦虑不安缓缓地移步到站台,就要乘上那列驶向记忆的火车时,彼得森大夫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提议换乘一列火车去找她的精神医生布鲁诺夫教授帮忙,约翰也因此得到缓息,将无意识中的冲动再次压抑。
当他们再次回到车站时,约翰的神情和刚步入车站时的焦虑完全不同,他转移了话题,开着玩笑,面带笑容,沉浸在爱情当中,这时的车站意象也发生了转变。

检票口前满是正在吻别的男女,这是车站一个较为常见的传统意象,象征了离别。

于是我们男女主人公也在检票员面前拥吻,但最后却携手走进了检票口,留下满脸疑惑的检票员——一种反传统处理,是希区柯克对于传统的“嘲讽”。

随后他们乘上火车,约翰依旧在反抗,拒绝回忆过去,但彼得森大夫抓住线索循循善诱,在高速移动的车厢中,窗外的光景快速略过如影像的原型性体验,又如记忆的走马灯。
约翰看向窗外,不经意间又看到了铁轨,平行的线条再次让他陷入痛苦的沉思中,也令他想起了自己曾是一名遭遇过空难的士兵,虽然仍然不知令他产生罪恶感的原因,但自从来到车站坐上火车后,一些记忆慢慢浮现。

在布鲁诺夫教授的帮助下,约翰的梦被逐步解析,线索渐渐明朗。于是,两人再次乘上火车,前往那寻回记忆之地,而这一次约翰不再抗拒,一直在努力思索,脸上光影快速交替,忽明忽暗,如同大奖揭晓前的一刻。最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潜意识里留下的犯罪情结被解开,精神创伤被抚平,记忆也随之恢复。
影片用几处火车意象串联起一场寻找记忆与探索意识之旅:火车车站像无意识的门廊,火车的前进就像无意识中的冲动进入前意识系统过程,约翰作为看守人,允许部分无害的记忆和被压抑的经历的替代物出现,以保护自己。最后这些东西在梦中显现,于是他们再次坐上火车,而这一次他让无意识中被压抑的犯罪情结,进入到了前意识系统,最终被意识到。
影片的最后,彼得森大夫和约翰再一次在那位检票员面前拥吻,走出车站,走向月台,这段旅程就此结束,新故事也已经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