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看过原著,但我总期待这场悲剧有新的结局

其实我看过原著,但我总期待这场悲剧有新的结局,所以我带着全新的内心来看这场悲剧。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悲伤,它一直给我气若游丝的希望,最后断裂于一个偶然的瞬间。 影片一开始就在塑造美好,这是悲剧的惯用套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一开始,男女主人公就是整部影片最美好而突出的存在,相比于两大家族的剑拔弩张骁勇善战,多情温柔绅士俊朗的罗密欧和灵动热情单纯美丽的朱丽叶简直“出淤泥而不染”的两朵莲花,而他俩也不墨迹不狗血,一见钟情,郎有情妾有意,人海茫茫我只看得见你,结果这时第一把刀甩过来,他俩得知彼此有家族世仇,情人秒变仇人,而此时舞会也结束,被迫分离。但是立刻,被爱情砸中的罗密欧一溜烟跑就到人朱丽叶阳台底下(这一点特别体现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个人情感,遵从内心最原始的冲动),又正好听到了朱丽叶的内心表白“如果罗密欧不叫罗密欧他还是一样的完美”,于是立刻回答“我恨我的名字,因为这名字是你的仇敌”,俩人一拍即合,双双表示不介意家族世仇,互相道别到天明,第一把世仇的刀算顺利躲过。这时候罗密欧来到教堂找教父,说要结婚,教父一开始不同意,但看到十字架上的耶稣,想到了“宽恕”,或许两个人的结合会是两大家族冰释前嫌的转机?于是一颗悬着的心稍微放下心来,小刀躲过,一切看起来好像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接着,奶妈送信遭遇了蒙太古家族的混小子戏弄,这一段可谓有惊无险,两个人终于顺利结婚了,这气若游丝的希望又接了起来。这个时候,影片开始下半场,正当两人新婚的粉红泡泡布满荧幕时,下半场开始了,两大家族在互相摩拳擦掌,一把刀片即将来袭。面对凯普莱特家族的人的挑衅,蒙太古家族在快要拔剑相向的时候,和平使者罗密欧出现了,正当有一种悲剧可以避免之感时,发现,在这场战争中,罗密欧就是个摆设,于是心又被高悬起来。这个时候,两个家族的人虽然拔剑相向,但真正剑抵胸膛的时候,凯普莱特又及时收手,双方呈现打闹开玩笑的状态,看起来不会发生什么悲剧,结果罗密欧这二傻子立马冲到两个人中间,悲剧诞生了,剑击中了蒙太古家族的人。由于只刺中了一点,看起来不至于死,这个被剑击中的人还摇摇晃晃了几下张罗着要医生,这个时候似乎还有希望,结果,这人倒地即死,这悲剧来得猝不及防。而这个时候罗密欧立马抄家伙去找凯普莱特的人报仇雪恨,过了几招之后,发现,罗密欧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我想,罗密欧这三脚猫功夫不可能杀死对方的,而这主角不会死的吧,所以估计也就比划比划过去了,总不会再发生啥悲剧的,结果立马这凯普莱特的人就死在罗密欧下意识自我保护的剑下。哎呦喂我的玻璃心呀,一下子心碎了。然后大家跑去找王子评理,我想,一边死一个,倒也公平,应该没啥事,结果“把罗密欧驱逐出境,如果他被发现,就是他的死期”,总是这样跌宕起伏的跌、跌、跌……正当我和罗密欧一起沉浸在悲伤汇总无法自拔的时候,教父一番话点醒了我们——没有在决斗中被杀死,杀了人没有偿命而是放逐。对呀,于是希望继续燃起,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感情也没有因为表哥的惨死而受影响,依旧爱得死去活来的,一切好像又在顺利进行下去。而这个时候,刀又来了,朱丽叶要被迫嫁给被人了,奶妈也倒戈相向了,但千钧一发,总是灵机一动的教父顺利接住了这把刀,用一瓶奇异的“假死药”完美破局,一切按照计划行事,小两口又可以双宿双飞了,正当我长吁一口气感叹这小心翼翼的感情一路走来真是好事多磨的时候,最后的悲剧来了。谁也没想到幺蛾子出在马匹与驴的赛跑中,就像是命运一样。小跟班的马迅速把“朱丽叶死了”的消息带给了罗密欧,罗密欧都已经在墓中诉最后的衷肠了,姗姗来迟的送信使者骑着他的小毛驴还在迷惑,咋没人来收信呢?果然还是晚了一步,罗密欧刚刚毒死了自己,嘴都是温热的,朱丽叶就醒了。这场殉情,什么都拦不住,教父拽着不让朱丽叶看见地上毒发身亡的罗密欧,但她还是看见了,毒药被罗密欧喝完了,腰上的佩剑还是帮他们完成了这场避无可避的殉情。 古往今来的悲剧众多,偏偏这部悲剧如此“悲入人心”,我个人觉得,是因为,莎翁一直都在小心翼翼的塑造这这份好事多磨的感情,最后却被一个小小的“偶然”因素而终结了,这给人的落差就很大,就像一个波浪线,一直跌宕起伏的上升,无论中间波浪有多大,总还是马上就要到地平线了,结果被人不小心一下子给挑断了,这个不小心却是一个最不起眼的因素——“马和驴的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