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拳击比赛视听分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作为体育电影,这部影片中出现了多场拳击比赛的戏,按照好莱坞精准表达的手法,每一个镜头都根据内容和表达进行了调整。赛场局势没有台词,顺境逆境的表达,全靠视听语言。
一、比利的开场比赛
开场就是比利参加比赛的一场戏,为全片定影像基调和风格。

1镜俯拍大全景,居中构图的视角像电视节目转播现场,展示赛场环境,让观众熟悉氛围。此时是左手出拳,能够在镜头看到出拳动作。

2镜马上换仰拍比利被打,处于劣势的他姿势成弓状。这个镜头里对手换成右拳击打,是为了让观众看到拳打在身上,配合非常近耳的击打声,让观众感受拳击力度。

3 镜给观众反应,这些群众坐在座位上拿着饮料,娱乐氛围。

4镜从脚底上摇,观众视角,比利被一拳打倒,叙事功能完成。

5镜给出工作人员和记者镜头,说明赛事盛大,周围都是观众的呐喊。这个视角贴近拳击台平视,表现场外的人对场内关心,而不是由场内向外拍。

6镜比利近景,筋疲力尽的比利闭着眼睛,手持镜头剧烈摇晃,增强代入感。这个镜头构图很紧,比利此时处在困境。

7镜两人推开之后环绕越轴,加强两人运动感,赛场瞬息万变。

中场声音响起之后,8镜中景小全,局势缓和,构图松。

9镜用裁判近景增加镜头语言丰富性,过场。这里也是为了介绍赛场环境,帮助观众熟悉这项运动。

10镜比利坐下,医生和教练从两侧爬上来。交代比赛机制,之后会多次出现中场休息期间教练指导的镜头,这个客观规矩的说明性镜头,让观众理解基本规则。

11镜配合旁白终于让观众留意到主角——处于画面中间的邓教练。

接下来在两人交谈中,正反打镜头越切越近

一步步让观众看清比利伤口和教练的表情

和教练的表情。

横摇镜头,从医疗人员到裁判,开始介绍其他人对于这一伤势的反应。

邓教练需要说服裁判继续比赛,所以这里给了一个带关系镜头。关系中的人物不再是比利和教练,而是裁判和教练。所以上一个镜头裁判要从比利上后方查看伤口,方便这个镜头取景。同时此时邓教练处于劣势,用了俯拍的角度,人物向上说话贴近请求的感觉。

场中裁判的进入是打破这一氛围的,直接从邓教练的镜头上摇,充满纪实感的调度。

接下来拍比利的反应,然后再反打教练的时候,他对比利下了命令,此时面对比利处于强势,所以这个镜头使用了稍仰的视角。为了完成这个调度,让演员微微站起来一点,实现两人角度变化。

比利起身后,镜头左摇,跟着邓教练下场,镜头随之左摇,关注教练的状态,现在让观众更明白谁才是主角。

比利上场、教练看着他,两个镜头之后,此时比利的境遇依然没有改观,于是又出现了先拍脚步再仰拍的镜头,重复技巧的出现使前后戏份的情绪统一,比利还在危机之中。

击打几下之后,两人抱在一起,危机减缓,变为平视镜头,手持摇晃。在这里使用了动作连续性剪辑。

观众开始有了动态反映,一个观众站起来,为了和上次的观众镜头区别开、交代环形空间、增加镜头丰富性,这个镜头改变了观众的方向,这次观众向右边呐喊。

裁判介入,三人镜头。

两人再次分开,局势变得焦灼。观众已经进入赛场,要给更大的视觉冲击。

开始使用轴线上的主观镜头,直面拳手的感觉。

这里有一个细节,教练指导比利放下拳头露出破绽。

比利把右拳放下,特写镜头下摇,为了强调这一瞬间,升格,配合动效声音。

再次回到轴线上的镜头

拳头直接击打到比利的伤口处,镜头对准伤口前推加放大,环境声音消失,声效增强。

这个镜头拉长了时间,比升格镜头还要慢,给足观众理解剧情的时间。

皮开肉绽的声音之后,教练在等待结果出现,拉长节奏可以扩大之前行动产生的效果冲击感。

反打回去,用带关系镜头表示教练的关心,在教练的角度看比赛。

在观众最关心结果的时候,继续压住结果,引进新的内容:全新的角度出现,门厅外的镜头。带有意识地镜头运动,预示重要角色进入场地。

麦琪出现,从暗区走向亮区,缓缓亮相。说明上一个镜头是她的主观视角,这种先拍人物视角在拍人物出现的镜头,加重了人物的存在感。

接下来是几个常规镜头,麦琪看到的赛场内容和她的反应。

回到赛场上之后,重场戏开始,比利使用最后一击重拳将对手打倒在地,

为了强化这个动作,一个动作用四个正反打角度完成

单动作多镜头剪辑,用于实现速度感。
然后用四个反应镜头,实现情绪效果。

1-观众反应

2-拳手反应

3-教练反应

主角旁观的反应

最终回来俯拍的全景,给这场戏收尾。
二、麦琪的首次出战
这场戏麦琪第一次打比赛,刚开始没有邓教练的支持,打得很被动,后面有了指导逆风翻盘ko了对手。

首先交代环境,这是麦琪第一次来到赛场,开场从天花板的灯上摇下来,这个灯表示已经不是在训练场地了,但同时也表示,使用这种连排灯的赛场只是一个小型赛场。这个镜头也是一个铺垫,后面会讲到。

镜头摇下,我们看到一个回合结束,麦琪走向自己的角。大幅省略掉麦琪逆境的镜头,,直接横摇转到两人聊天的位置,干脆利落。

因为交谈的内容与前面比赛情况完全重复,可以省略其一,一般为了好看我们会省略台词的部分,尽量用镜头表达,而此处交谈的戏显然更为必要,要通过不关心麦琪不懂比赛的经理人反衬邓教练的专业。

经理人的台词重复了两遍,作为强调,第二遍的时候转为带关系过肩镜头。

麦琪十分不解,用近景观察她的情绪。

麦琪从上一个镜头里没有直接离开角落进入赛场,而是站起来准备,她就站在这个位置上,方便用带关系的镜头位置,给经理人冷漠不屑的表情。因为这场戏的重点是交代两人关系。同时,切断麦琪行动的连续性,方便下一个镜头的省略。

因为有上一个镜头尾转移主体,可以省略掉麦琪这边的时间线,下一个镜头里,麦琪已经在挨打了。

楼上斯科雷普看到了这一切。通过俯拍交代斯科雷普的位置。我们能感受到和比利的比赛相比,这个场地并不大,也说明这是一个小赛事。

切换镜头的时候,避免单调,斯科雷普从镜头前划过。好莱坞经常使用这样的小把戏,比静止站着硬切更有吸引力,动态的内容总是让人觉得“满”,目不暇接地让镜头内容流动起来,观众就会忘记其他事情,专心注意电影里的内容。镜头跟随斯科雷普横摇,让真正的主角邓教练入镜。

原来是两个人在看拳击。剧本上可能就是一句话“邓教练和斯科雷普在高处看比赛”实际上拍摄中,导演安排先用一个人看,再揭示两个人看。

两个人聊天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的反应。

邓教练说出了麦琪的破绽,镜头给了他视角下的主观镜头。这是非常常用的评论镜头。

回到赛场。麦琪被击中两拳,这两拳直接打在头上,用了这样两个人的近景镜头,让观众看清楚出拳击打的位置,这个镜头里2.35:1的画幅比例优势体现了出来,宽画幅能更好表现两个人的状态。

两人聊天后,邓教练划过镜头。他走向哪里不重要,我们都知道他将进入场内,当建立有意义空间之后,其他空间范围并不必交代特别清晰。

空间可以省略,方向不能胡来——导演利用轴线原理保留了人物行动方向的统一,台上的人一直在向左看,上一个镜头从左侧出画,这个镜头从右侧入画,开始指导麦琪

三人争执中看似简单的正反打,实则在构图上经过精心的安排,画面空间平衡舒服,摄影师功底可见一斑。

三人争执中看似简单的正反打,实则在构图上经过精心的安排,画面空间平衡舒服,摄影师功底可见一斑。

裁判进入对话,用带动势的镜头摇过来,激励的争执中,镜头切换速度加快。

这段对话中,每次切换交谈的镜头都使用了不同的机位,正常对话有8个机位,一场简单的对话戏在拍摄中一定使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精益求精,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好莱坞。这篇主要是讲武戏,文戏就不细讲了。

交谈结束后,邓教练走到了经理人应该在的位置,不断调度让影片不枯燥,同时这个横摇有换氛围效果,表示邓教练上位后新的拳击章节开始了。

邓教练开始指导的时候,斯科雷普出现在了画面里。他几乎不动看着女主角,一个优秀的配角,从来不抢戏。

然后这个优秀的配角还干了什么呢,他划过镜头,帮助摄影机运动,然后到左下角补充画面平衡性。

场中召唤,这是个打“点”镜头。

裁判离开画面后,没有拍摄重复的拳击内容,而是给出了周围群众反应。我们往往以为体育电影要不断拍动作细节,实际上合理给出心理效果,能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观众以为他们看到的比他们实际看到的更为重要。

好戏开始后,周围的环境我们已经了解,不想再看更多空间内容,我们想要看得更清晰一些,近景镜头开始频繁使用。

重拳镜头同样使用了一个动作多镜头拆分的方法,首先是蓄力镜头。

出拳镜头,同一个动作,通过连续性剪辑。速度快到24帧运动模糊,这种真拳真肉的实拍效果真好。

接下来这一个镜头调度非常精彩和精准。越轴之后先是通过动作连续性剪辑,保持连贯性,

然后场中裁判进入镜头,第一次暗示结果,

镜头继续前推,裁判出画,邓教练和斯科雷普推为近景对话,第二次暗示结果

两次强烈的心理暗示之后,告诉你,对手趴下了,输的很惨,俯拍而不是低角度,这个镜头意味着不要代入对手处境,

同一个镜头横摇上来,告诉观影者——现在请代入麦琪的心理!

结束了,放进观众反应。

再切回麦琪开心,这两个镜头是一镜拍的,后期要这样剪开,是因为高潮部分放在一起有更好的增强效果,让观众们先high起来,给后面麦琪和教练的对话制造氛围。

果然,麦琪来找教练说话了,越快的第一次拳击结束。我们发现,真正的上场动作镜头少之又少,但观众第一次看的时候却觉得打了很大一场,一方面是因为戏剧细节多,另一方面是因为不断切入切出拳击场的镜头,拉长了心理时间。
三、麦琪在比赛中轻松战胜对手的拍摄方法
麦琪是个有天赋的人,什么是天赋呢,一点即通,开始的时候学习速度很快。

1镜用特写镜头开场,观众已经熟悉拳击场上的回合铃声,就可以通过标志性细节内容转场。

2镜长焦镜头压缩了空间,这个拳击场看起来依旧是很小的样子。面对镜头的右拳出击。

换到大的空间,面对镜头的左拳出击,第一次出现了在同一画面中的打倒效果,一般全景下的动作显得力度不够大,为了加重这个力度,让演员先摔在围栏上再倒在地上,加长这个动作的效果。三个镜头结束一场比赛。

再一次敲钟,新的比赛开始。注意这里,两次同样的镜头机位都有变化,他们没有偷懒在同一机位拍两遍。

为了与上一个比赛拍摄方法区别开,这个镜头直接上摇,宽松的镜头舒缓感觉,可以看出来,这场比赛打得很轻松,镜头没有剪辑,时间非常短就ko了对手。

下面接更宽松的镜头,新的比赛里麦琪换了一身衣服出来,对手从卑微的角落里入画。

更加宽松的反打

甚至使用了一次跳切,快速剪辑过人物的反应。

邓教练为她拿椅子上场。拿椅子这件事情也是一个铺垫,后面的镜头里有非常有趣的运用。

麦琪离开画面,对手趴在地上,比赛结束,全场比赛在电影中用时10秒,6个镜头。导演只让观众看到麦琪击倒了对手, 搞定。

一场休息间的戏之后,四回合的比赛还在继续。更高角度的广角俯拍,场地似乎比上次大了一切,观众的数量也多了,站在了前景里。

这一段使用越轴拍摄,越轴的混乱感加上近景摇晃,快速切换

在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的时候,对手就倒地了,四个镜头全长2秒,每个镜头不到0.5秒。

倒地之后镜头直接上摇,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对手起不来了,那就镜头摇起来看看背景里麦琪的反应吧。

然后是观众包围中教练的反应。这个镜头里,后面的观众第一次穿了橘红色的衣服,让你看到跳跃的观众。

麦琪和教练耸耸肩,两人之间的交流时间比比赛的时间还要长。

整场戏以教练的反应收尾。
三、麦琪不太轻松的比赛
接连几场快速比赛,需要一个慢节奏的喘息,接下来会安排一场持久的比赛。

依旧是从拉铃开始,这次我们看到了拉铃的人。

同一个镜头铃铛摇上去,两人持续打了一阵。

换角度,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平视拳击台的视角。

又换了两个角度打了一阵,景别没有变化,观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教练出来调节一下。这一段在拍教练和拍两人中近景之间切换了几次,旁白告诉我们这不是一次轻松的比赛。比起站着看比赛,导演安排教练在场边走来走去,和场内运动镜头剪辑起来更统一。

这一场决胜拳,直接用近景镜头横摇拍的,加重甩出去的感觉。不得不说配角很敬业,需要自己跳起来表演被打飞。

结束之后在教练和麦琪互相递眼神的镜头里,麦琪一直在跳,手持镜头剧烈摇晃,这样做可以让场面看起来很热。

整场比赛以两人同框庆祝结尾。这个电影里庆祝的动作也是递进的,这里是第一次庆祝,两人只是握手,之后会拥抱,再之后麦琪跳起来双腿盘在教练身上,这种细节非常有意思。
四、麦琪受伤
危机到来。

新的比赛开始,这一次从右侧横摇过去看到场地全景。

升级后的比赛使用了高处稳定的长焦的镜头,看起来更正规。

接下来近景里,对手的关键重拳挥出去,配合里骨头断裂的声音。

麦琪掉出了画面。

再切回来的时候麦琪抱住了对手。

先拍教练,再拍他看到的事实。

麦琪满脸是血,接上一个镜头,我们就了解到教练知道她受伤了,啊,该死的蒙太奇魅力。

回合结束,教练放了一把椅子特写。成为两人交流的标志。
接下来一场戏教练给麦琪治疗打断的鼻子,不断有切举回合牌子和裁判来增加紧张感,短暂止血之后回到赛场。

我们看到场中裁判准备开始,这是受伤之后麦琪的视角

然后反打麦琪这一边。用两个镜头再说:“来,好戏开始了哦。”

中景挥拳与格挡,然后换近景继续。

场外教练在焦急的看比赛,这是一个略微俯拍的镜头,让我们感受到教练还是有些担心。

再切回赛场中的时候,比赛更激烈了,剪辑速度加快,这几拳麦琪得手,没有什么特别的秘密,依旧是正反打的应用,只要用的好,正反打也能发挥极大的威力。

麦琪的最后一拳是一个镜头带下来的,先拍头部击打,再摇下来看对手倒地,在剪辑的时候中间插入教练的反应,也是为了增加节奏感。

与之前有一个观众站起来更进一层,这次许多观众在跳起来欢呼。

在观众欢呼中,麦琪回到角落,中景是为了让麦琪在环境中,在人群的喝彩中。

麦琪视角下,俯拍站不起来的对手,俯拍是蔑视对手的镜头。这个很有意思,如果我贴着地面拍对手的反应,就是让观众带入被打倒的人,心疼对手,查个题外话,比如《小丑Joker》里小丑举广告牌被打后的镜头,就是低角度拍小丑。

确定对手已经失败,再次拍摄麦琪的时候,让我们更关注麦琪胜利后的心情,就采用了剥离环境人物的麦琪近景。

教练也使用了更近的景别,他说出了那句经典的高卢语。

这一场战斗在两人拥抱中结束,电影里第一次出现了两人的拥抱,反败为胜总是比打赢比赛似乎更加激动人心。借着这一时刻,两人的关系变得更为亲近,让拥抱合情合理又推进剧情。
五、进步的麦琪

有对比才有进步,开场镜头用了重复的天花板下摇,一般情况下会避免这种重复,但这里叙事的要求就是要唤起我们对于麦琪初次参加比赛的记忆。

这个镜头摇下来全景,一拳直击脑门,

然后换个角度,麦琪直接打倒对手。

这一次没有将一个动作拆分镜头,这里的重点不再是那一拳,而是麦琪轻松地速战速决,下一个镜头,她稳稳地站在镜头里,近景横摇到中景,留给观众欢呼,欢呼的时间比比赛的时间都长。

新的一场比赛开始,拳击场的围栏变成了视觉引导线,她站在围栏组成的三角形的顶端,仿佛不可打败。

然后镜头后退,麦琪出画,我们听到声音,拳击在画面之外,怎么知道比赛情况呢,通过教练的反应,他甚至不需要放下凳子,这是我最喜欢的镜头之一。

镜头再前推回来,麦琪回到画面中,背景观众开始欢呼,一个镜头的一场拳击比赛。如果这个镜头单独使用实在是太狗血了,但是用在这里,有前面一场比赛的铺垫,这里的力道正合适,让你热血沸腾。
之后,麦琪会进军欧洲,回来之后开始了事业的高峰,全场的人齐喊她的高卢语,本片的几场比赛中高光时刻。然后会迎来她的滑铁卢,后一半时间里比赛中的戏剧性更强一些。
写这玩意儿太费劲了,如果有人喜欢,下一篇我再分析。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小溪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