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没有白富美和霸道总裁,反而更接地气

孙俪和罗晋主演的电视剧《安家》最近挺火的,几乎每一集都能上热搜。我平时看电视剧比较少,但是现实题材的作品还是比较能吸引我,所以也一直在追这部剧,确实挺好看的。
《安家》属于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也属于“行业剧”,但它与《精英律师》等行业剧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更“接地气”,里面既没有白富美,也没有霸道总裁,有的只是一帮小人物在职场和生活中发生的、一个又一个关于房子的故事。
房似锦、徐姑姑、爷叔、王子、985、小楼、朱闪闪……不管他们是店长还是店员,都是微不足道的安家天下静宜门店的小人物,但正是因为这种微不足道,让他们的故事显得更真实,也让他们更像我们身边的人。
这种与众不同,也是《安家》获得高收视率的关键原因。

1.你真正了解房屋中介吗?
还记得,我刚开始看《安家》的时候,曾经一度觉得这剧有点“三观不正”,剧中的人物都有些奇葩。比如,门店员工竟然能明目张胆地在工位上化妆、玩手机、吃零食?店长竟然光明正大地撬下属的单子?领导竟然跟员工疯在一起?为了达成业绩让两个老人将一辈子的积蓄用来全款买房?在原配大闹的情况下,还把房子卖给小三?
幸好剧情足够精彩,才吸引我看了下去,也正是因为看了下去,才知道前面所有的“三观不正”都只是铺垫,是人物成长和变化的前情提要。就像房屋中介这个职业一样,没多少人瞧得起,哪知道原来他们是这么不容易、又让人感动的一群人。
说来也怪,在这么多的职业里,房中介几乎一直处于被歧视链的底端,我们甚至会嘲笑一个西装革领的人说:“怎么穿得跟中介一个样啊?”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社会那么多的人都瞧不起房中介呢?

在我看来,第一个原因就是大多数人认为房中介赚钱很容易,他们的付出不值得那2个点的佣金。
跟销售有点类似,中介也是一种直接拿你的钱却看不出他有多少技术含量的职业。就像《安家》里面的那两个老人客户一样,房似锦带着他们去看房,他们一路上只有挑剔和抱怨,一会要喝水,一会说太热,一会嫌车慢。下车关车门的时候把房似锦的手给夹了,也没有一句道歉。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你们房中介赚钱真容易啊,随便带着看几套房,佣金就到手了。”所以他们看不起房中介。
我也并不太了解房中介的工作,尽管曾经买卖过房屋,也并不清楚他们除了带看之外,还要做些什么。看了《安家》,慢慢知道了很多房中介背后都故事。
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轻轻松松带着客户看房、签约、赚佣金,但我们不知道他们带了多少客户、看了多少套、多少次才成交了一次?
我们也不知道为了拿下一个房源,他们得跟小区物业、保安、居委会、邻居、竞争对手斗智斗勇多少回?更别说,在当今购房政策时时变的情况下,他们得花多少时间在学习政策、调整策略上。
我们总是觉得房中介嘛,理所应当为客户服务,对他们常常诸多要求,却没有足够的尊重。就像剧中985的客户一样,约好了上午9点看房,等到中午还没来,打电话过去,客户说改晚上吧,于是一直等到晚上十点,客户还没来,985只好再打电话去问,结果被喝醉的客户破口大骂了一顿。
剧中还表现了房中介在工作中的各种遭遇,被客户投诉、被客户扇耳光、甚至被客户“潜规则”,还有被上司整、被竞争对手报复、被公司取消底薪……等等,很真实,很不容易。
在我看了这么多集的《安家》后,挺为里面安家天下的中介们感动的,他们在困难面前没有投降,还活成了一个个温暖的存在。徐姑姑告别了自己的优柔寡断,房似锦与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决裂,王子明白了真情比虚荣更可贵,爷叔看起来是根老油条实则是个热心人,朱闪闪业务能力差但是乐观善良,985的起点比大家都高,但他从不自大。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社会上确实有太多不正规的中介,也就是俗称的“黑中介”,这些黑中介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房中介的看法,以致于形成了偏见。
就跟剧中一样,整条街,除了安家天下是正规的房产中介之外,其他中介如小红帽之类,都是不怎么正规的“黑中介”,也曝光了不少黑中介惯用的伎俩,他们总是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找他们买房,分分钟被带进坑里。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卖房经历,当时买家就是找了一家不正规的中介,以致于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中介以各种理由让买家多付了两三万的所谓的手续费和加急费。
我们当时有暗中提醒买家,但是买家却不相信我们的话,以为我们别有所图。没多久,那家中介公司也“消失不见”了。就跟《安家》里的黑中介一样,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所以,《安家》这部剧的正能量就在于,通过艺术表现和故事的形式,最大地鼓励了社会上为数不多的好中介,也警醒人们不要为了省小钱而上了黑中介的当。

2.你听过上海老洋房的故事吗?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老洋房,都是具有时代印记的特殊房产,这些房子承载的不光是财富,还有发生在房子里的故事。
由于地段稀缺、价格高昂、产权关系复杂等原因,老洋房的交易成了上海房中介领域里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这也注定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老洋房只是一种遥远的存在。
走在上海的街头,我们可以望见那一栋栋独特的老洋房,却难以走近,也难以了解。它们的主人几乎都是旧上海的风云人物或社会名流,在那些设计独特的独栋别墅里,隐藏着几代人也说不完的故事。
而《安家》的最精彩之处,就是编剧六六在采访、收集真实的老洋房交易资料基础上,讲述了几座老洋房的故事,从而将人性的复杂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座老洋房,上演的是“农夫与蛇”的故事。最早的主人曾经收留过一个穷苦的远方亲戚,然而几十年的帮助却没让这些穷亲戚们学会感恩,反而在房主后代着急出售老洋房的时候,霸占着房子成了“钉子户”,张口就要五千万的赔偿款。
让人不禁感叹,人竟然可以贪婪到这种地步。
第二座老洋房,上演的是“好人没好报”的故事。房主早年就已经举家移民,留下了一个老管家看护房屋。老管家毫无私心、尽心尽力守着这栋老洋房,一守就是三代人。他们明明有房主当年签下的赠予书,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有楼下的两间小房,也明明知道房主已经下落不明,他们却从来就没有趁机占上那么一点便宜。可怜的是,新房主却把他们赶了出去。
尽管到最后,靠着徐姑姑和房似锦,管家夫妇得到了很好的安置,但是还是让人感慨,这个世界上既有如此无私的人,也有如此冷漠无情的人。
第三座老洋房最让人唏嘘。一对老夫妇恩爱了一辈子,他们无儿无女,对同为房主的两个外甥视如己出。但是在老爷爷病重需要花钱的时候,老奶奶焦急地想通过卖房来换钱,甚至步步退让,答应了两个外甥的所有条件,但两个外甥却以各种理由拖着不卖。他们表面上客客气气、凡事好商量的样子,背地里却盼着老人早点去世,好继承他们的房产,就为了多分一千多万的卖房钱。
一边是全心全意的爱与付出,另一边却是自私和冷漠,让人又气愤,又难过。
在巨额财富的面前,多少人性都败下阵来,幸好《安家》里的房中介们承担着“正面人物”的责任担当。就如同爱财如命的房似锦,在经历了老洋房的交易后,也慢慢变得跟徐姑姑一样,不再那么在意“房子”,而是在意房子里面的那个“家”。
《安家》的精彩不仅在于剧情,也在于演员的演技。
饰演男女主角的孙俪和罗晋就不用说了,演得自然、投入,而饰演小楼、王子、爷叔、985和朱闪闪的演员同样没有让观众失望,演出了个性鲜明的小人物群像,就连那些匆匆过客似的买房客户们,也各有特色,让人印象深刻。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部剧里出现的“过客”们,都不是孤独存在的配角,而是有延续性的剧中人物。
他们在电视剧的前半段出场,通过买房埋下了一个伏笔,然后在后面因为“家”的问题又重新出场。不管是老严夫妇、妇产科医生龚蓓蓓,还是富豪老阚和小三知否,他们的故事都不仅仅是买房卖房,而是一个个完整的关于“家”的故事。
这就是《安家》之所以吸引我们的地方。
《安家》这部剧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是关于家的故事,永远也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