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下的敦刻尔克

这个影片是改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近四十万英法盟军被困在敦刻尔克海滩上等待撤退,英国政府紧急调用军舰,号召民众一起来营救军队,穿梭于英吉利海峡两岸。最终成功撤退,保存了军队的有生力量。关于这部影片,我想从他的画面,配乐,以及内容这几个角度来评价这部影片。其实我个人觉得8.4有点偏低。可能大家对他期望过高,看到最终成片的时候会有些失望吧。先从画面和配乐来说:这部电影的调色与一般的战争片调色有些不同,它更偏向于文艺片的调色,天空的洁净和海水的蔚蓝,有些许夸张但并不令人感到突兀。反而令人在紧张的氛围里有些许的放松。有一部分在海上的片段,海水很蓝,但不洁净。里面还有些杂质,这也是在告诉我们,这里正在或曾经发生过战争,其实这也很符合一部文艺片的手法,含蓄委婉的描述残酷的现实。再说配乐,不得不说,这部影片的配乐是真的很加分,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效奖。里面的配乐是真的很适合细细去揣摩。影片开始,最先出现的就是声音,急促,慌张,让大家不自觉地就被吸引进去,配合男主的逃亡,可以体会出男主当时的恐惧,绝望。同时,这部影片对于声音的叠加和把控力也很突出。战争片少不了枪林弹雨的场面,声音在里面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音效过重,会很刺耳,令人不快。音效过轻则会显现不出战争的残酷。在这部影片里,对于战争声音和节奏把控很好。不会让人觉得不适,但也很充分体现出残忍。而且,我认为在这部影片里,音效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就是:慌张——希望——坎坷——放心 这几个感情。影片结束时悠长,平静的配乐,也在告诉我们撤退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总算是让人放心了。最后从内容这个角度来说,说句实话,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另辟蹊径,能够把一个很大的事件,缩小到一个人身上。可他的经历又反映出了这整个事件。以小见大,这才是大格局,还有一点,这部影片体现出来的更多是战争下的“人性”。将战争环境下,人性剖析的干干净净。一开篇的男主大喊着:我是英国人“才得以到达海滩,到后面藏身在破旧小船里遇险时,那位法国士兵被无情抛弃,再到满载士兵和伤员的船被攻击时暴露出来的人性。这些都体现出了人性自私,丑恶的一面。但是同样是战争情况下,也有很多善良的人,比如那些自发前来营救士兵的民众,冒着生命危险前来。还有那些保护军队撤离的飞行员,在迫降之前放弃逃生,在被俘之前引爆战机,守护不可说的机密。其实这部影片体现出来的是人性的挣扎,斗争。整部影片下来,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这二者的斗争,不能说那些人不好,他们暴露出来的也是有原因的,我们不能去批判,但我们更应该心存善意,无论处于什么境地。而善意也终将战胜邪念。其实还有一点,我不是很喜欢,就是这部影片没有很客观的去描述这场战役,一定程度上美化了这次事件。说句实话,这件事情应该算得上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但就这件事情来说是成功的,但是引发这件事的原因却是令人唏嘘。这其实也是拍摄者的思想。所以,他为什么得了最佳音效奖和最佳剪辑奖而不是其他。总结一下:这部影片很值得大家去看,可以重点揣摩一下音效在里面起到的作用和带来的效果。也可以研究一下电影配色给人造成的感官上的暗示。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很适合我们去看,去思考,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