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部就够了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看剧时我一直在想,世界上真的有赤名莉香这样的女孩吗? 《东京爱情故事》是一部纯粹关于爱情的电视剧,纯粹到每一集,每一分钟都在讲述爱情。不过与其说它是一部言情剧,不如说它是一本爱情教科书,它几乎不掺杂任何世俗的东西,有的只是恋爱的甜蜜或痛楚,真正展现了爱情最纯真最美好的一面。该剧围绕四个青年的恋爱关系展开,讨论了怎样选择自己的伴侣,如何表现自己的爱,面对迷茫陌生的环境应如何重新定义自己以及其它种种恋爱时的烦恼。 因为主题单一,只有四个主角,所以短短十一集,每集内容都非常紧凑。有个规律是每集片尾都会设置一个情绪高潮,并插入主题歌,而且,毫无例外的是,结尾都给了莉香和丸子,冥冥之中暗示了两人的关系并不会发展到很远,终有结束的那一天。细心留意片头,从发型来看,夕阳下的两人正像丸子和关口,这似乎早就在提示我们最后和丸子幸福地走到一起的只能是关口而不是莉香,是结婚以后的丸子和关口拥有了真正的爱情故事。 本剧最残酷的事实就是对于莉香来说,她从未拥有过任何爱情故事(“历险”,恋人为达到与社会的调和而付出的贡品《恋爱絮语》罗兰·巴特),看过本剧的人大概都知道,丸子至始至终都没有爱过莉香,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凡是丸子对莉香所说的“我喜欢你”都是被迫的,目的多是为了安慰莉香或弥补自己的过错。丸子曾说过,他对莉香只是依赖,初到东京的丸子有一种如小学生临近开学时的紧张感,在东京第一时间给他安慰的正是莉香:“所以你要戴着勋章,把每一天的回忆,化成闪亮的勋章,骄傲的挂在胸前。”丸子看到三上和关口接吻,也是莉香第一时间感受到了丸子的痛苦,于是拉着他“逃”跑了。莉香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丸子安慰,所以他们的关系从最初就不是对等的。 莉香一直渴望能够去爱媛县看一看丸子出生的地方,看一看他的小学,找到那根写着“永尾完治”的柱子,对莉香来说,来东京之前的丸子是一片空白,她特别羡慕丸子关口和里美三人曾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在恋人看来,每一个人都好像一个实实在在的、情感的小系统,由契约关系组成,唯独他自己被拒之门外。因此他想进入系统,找到自己的位置。莉香明白,若自己连丸子最基本的生活环境都没体验过的话,只能做一个局外人,体味着没有被选择的寂寞。这突如其来的爱情对莉香来说一直都不公平。 很难说莉香为什么选择了丸子,不过爱上他人这件事本来就说不清,或许可以从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得到一个模糊的解释:往往,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蕴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的触发剂……他的爱恋是一种很孤独的感情……一个顶顶平庸的人可以成为一次沼泽毒罂粟般热烈、狂放、美丽的恋爱的对象。赤名莉香的童年伴随着多次的转学,因此在国内她没什么朋友,而突然出现的丸子三人让她羡慕不已,被爱情排挤的丸子又或多或少引起了莉香的怜悯,所以乐观的莉香想要努力安慰丸子,并借此机会感受一下他人的美好回忆,填补自己断断续续的过去。到最后,莉香说,她爱上的可能只是自己对这段时间的回忆,或者说,她爱上的可能只是她对丸子的爱。诚然,丸子的善良和纯真确实打动了莉香,但我想这不是全部,和莉香恋爱过的部长绝不是丸子那样的性格,要说善解人意,丸子还是从部长那里了解莉香的性格。所以从莉香的角度看,《东京爱情故事》更像是一部孤独者的物语。 爱情虽然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爱情的滋味却只能一人独享。 莉香更愿意做一个沉浸在爱情之中的恋爱者而不是被爱者,总是莉香去尝试了解丸子,是莉香想要努力填补空白,是恋爱者疯狂渴求各种可能,纵使这些会给她带来痛苦,所以,世界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伤心咖啡馆之歌》 有人说,不是莉香的爱太沉重,而是丸子无法驾驭,所以丸子无法接受莉香。不过比丸子更了解莉香的部长同样也无法和莉香走到最后,这不正是说明归根结底还是莉香爱的方式不太正确吗?她的爱太浓烈,丸子没有喘息的机会,反而变成了某种内疚,所以那么多次的我喜欢你以及对莉香来说很意外的拥抱和亲吻通通都出自歉疚。这注定了丸子最后不会选择莉香。 《东京爱情故事》能成为经典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塑造了一个赤名莉香这样深入人心的角色,她率真活泼,乐观开朗,但她又是一个害怕孤独寂寞的人,所以每次她被伤害却不忘把微笑挂在嘴边的时候,是最令人心痛的,我相信,大多数观众喜欢莉香,不是因为她对丸子深深的爱,而是被她的勇敢,被她的坚强所打动。 关口和莉香的性子完全相反,她总是举棋不定,一脸愁容,给人一种我见犹怜的印象。面对三上和丸子,面对三人共有的回忆,她很难做出选择,或只需做一个择优选择,其实三上对关口的爱丝毫不亚于丸子,只不过这位花花公子说了,他想不通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同时喜欢两个人,为什么要被迫放弃另一个人,这恰恰是关口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只好选择了一直理解她、关心她的丸子。 三上并不会被过去的回忆牵绊,长崎又是他偶然猎到的猎物,自然可以容忍三上花花公子的作风,再加上不甘被家人逼婚,不甘按照规划走完自己的一生,所以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整部剧止于四个人的婚姻,爱情故事止步于此,颇具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