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一个小康之家的“自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阳光普照》(以下简称《阳光》)一开场便是一个大卫·芬奇式的暴力场景,小儿子阿和找到他哥们菜头,决定给一直欺负他的小胖一点颜色看看,没想到菜头一刀下去,小胖的手就断在砍断在火锅里。随着小胖倒地,手上的鲜血四溅拉开了影片的序幕,两个少年纷纷被判了刑,关于阳关普照的故事开始了。
影片给父亲阿文交代的身份是一个驾校教练,是普通的小康家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阿和,就是开头提到的小儿子,从小学开始不爱说话,不好好读书。上了国中加入了拳击队之后,更是变本加厉,不仅学校里面打架,还在学校外面也打架。有特点的是,台湾和日本都喜欢把拳击元素融合到电影中,形成一种宣泄和再造的青春符号化象征。《啊!荒野》、《百元之恋》均是通过拳击给予边缘人员一颗希望的种苗,对人格和生活再造。而《阳光》中拳击元素安排得甚是妙,通过母亲和亲家的一场对话中轻描淡写地交代阿和的青春时期,开头砍人的由头就给足了。
但从整部影片来看,阿和自始自终都没有表现出“恶”的一面。开场不久审判厅的场景,摄影机给了阿和一个特写,他面对菜头的怒吼,没有反驳,而是伴随眼眶湿润地低着头,轻声说 “我偷的。”从观众视角看,阿和这里的“恶”,反倒被赋予了同情和怜悯。
而阿和的“恶”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这个家庭和社会对好坏的二元判断,成绩优异为好,打架斗殴为坏;社会地位高的职业的为好,浑水摸鱼的为坏。再加上影片开场不久就前后脚交代了阿和打架入狱,让十五岁少女怀孕事件,让阿和成为在东亚文化语境下的“恶”。开场大量“恶”的信息涌出不难让观众代入到父亲阿文的身份中,认同父亲对于儿子“恶”的判断。
当观众以为这是一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救赎的电影的时候,阿文的大儿子阿豪的跳楼自杀,电影此时才真正地揭开探讨人性变化的序幕。
阿文的大儿子阿豪是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中生,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外人,他就像是阳光一样,不仅自身耀眼,还普照他人,极力地想要顾全每一个人。唯一不足是他没考上第一志愿的医学系而复读。医学系的点也很有特色,台湾地区高度认同医生职业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所以普通家庭的尖子生很多都把台湾大学医学系设为第一志愿。在阿文在和教员的闲谈场景中,他强调儿子之后要去读医科。可以看出,驾教阿文把对阶级跃升的希望寄托在代际关系上,当代际关系绑上利益,即使再温柔的呵护和鼓励都显得假模假式,逐步挖空了血缘关系中的爱的成分。阿文对于大儿子的期许成为了小康家庭对于阶级的一次“自救”。阿豪对于医科志愿的选择,是出于自身的考量还是根据社会和家庭的期盼呢?
由大儿子阿豪的跳楼自杀观众可以窥见一二,大儿子作为线索和工具人的作用也告一段落。大儿子阿豪的死,让阿文失去了对阶级跃升的期望和信心,进而把目光转向对亲情命脉的守候。当他们生活好似按部就班地平静下去时,砍伤小胖的菜头出狱了。
菜头的阶级身份更为低微,他家徒四壁,家中只有一个奶奶。菜头的家庭代表就是阳光普照下的最黑暗部分,站在亮处的人永远也看不见阴暗处的暗流涌动。当菜头出狱之后发现家被查封,奶奶被送到敬老院时,他把愤懑转向了阿和一家。他试图把兄弟阿和拉进自己的悲惨世界,让阿和给自己造成的后果做出补偿。
阿和对菜头的摆布无可奈何,一方面对菜头的愧疚,另一方面出于对菜头的恐惧,菜头的身份设定是游历于社会制度框架之外的,所以在阿和的视角下,菜头是他守护家庭的噩梦。
当阿和知道菜头死的时候,影片给了阿和一个俯视的大全景镜头,他在大桥上面奔跑,可以尽情地享受被阳光普照的感觉。
影片在阿和的奔跑中到达了尾声,抛开社会阶层的进阶,阿和已经完成了社会和家庭层面身份的 “恶”转“善”,代表黑暗的菜头也死掉了。影片在外在冲突和内在冲突解决之后似乎走向了一个美好结局。但在阿文和妻子走上山头之后,却迎来了直转直下的悲剧。
阿文向妻子透露出自己跟踪阿和,开车撞死菜头的事情道出。因为菜头在出狱之后不断威胁阿和,向阿和索要钱财。阿文只剩下一个儿子,对于他来说,想要守住这个家庭的完整,要处理掉对菜头对小儿子的威胁,对于并不富裕的小康之家来说,杀掉可能是最省钱和省事的办法。阿文撞死菜头之后,完成了他对家庭的第二重“自救”。
当父亲以英雄式的口吻讲述他的故事时,这个家庭真正的黑暗来临了。撇掉法治和制度的束缚,杀人和守护两个极端值将成为永久埋在他们心中的磐石。场景定格在两人相拥而泣地暴露在阳光普照下,影片的反讽才达到高潮。


《阳光普照》以小见大,首先它以一个典型的父权家庭之下的悲剧,映射到整个东亚文化圈的父权家庭,无论是贫困家庭、小康家庭,甚至是中产家庭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对应的身份和情感呼应。家庭是每一个人最能感受到温度的地方,但影片却放大了家庭关系中的伪善和自私。影片还运用了阳光的概念,用阳面和阴影的对比概念投射到影片的人物身上。同时,阳光的概念同样映射到观看者的身上,不过分的话,每一个人都能从阳光普照的主题上找到自己的黑暗处。所以影片仅以一个家庭的变故就能映射到普世观上,这是它的高明之处。
但是影片的不足也在于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得过于明白,影片给每一段人物关系都强加上了一种和解的姿态,阿和和母亲有一段单车回忆,在片尾的时候,这一细节被单拎出来解释。反倒强调凿斧痕迹。如果影片隐藏一些设计感,会更为自然。
影片分析参考反派影评2月5日的 《红太阳,才是最邪恶、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