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你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写在前面
先看的小说《玛丽苏病例报告》然后看了两集《旧时光》,后来被抖音的片段种草,趁着疫情在家没事干的时间断断续续的把这部当年火得不要不要的剧看完了(以上这些事都发生在这一个月,可见在家的日子有多无聊)。
因为我都是小说电视剧混着看的,所以评论自然也是混着写的。
最好的耿耿
比起其他两部的女主角,耿耿显然要平凡的多,所以这个故事也相对接地气的多,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平凡”女孩耿耿在不平凡的振华遇见了她可爱的朋友、老师、同学,和她的同桌。关于同桌之间的小情愫,八月长安写的很细腻,电视剧因为剧情和剪辑的原因有些地方有点乱,但是很多小细节还是把握的挺好的,两个人的小动作、小情绪,那些默契与别扭,那种不能说出口的好感,微小而动人。
耿耿一开始就确定自己对余淮的感情,所以才会为了彼此的承诺而放弃了学文、出国,选择了努力考到北京,实现一直在一起的诺言,就这样一步步变成了最好的自己。
耿耿,很勇敢。
可,我总是忍不住在想,如果耿耿失败了呢,如果努力之后依然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那时,会不会对当时的决定而后悔?
看似平凡单纯的耿耿,我很羡慕她的孤勇。
最好的余淮
振华三部曲的男主角中,余淮……命运最坎坷。他有他的骄傲和梦想,也有他的烦恼与压力,贝霖的“得天独厚”应该说给林杨和盛淮南,而不是余淮。他既不能让耿耿学理,也不能为了她去学文,他知道,现在他还不能为她的选择负责,也不能为她放弃自己的理想与父母的期望。并不是说余淮不好,相反,这才是那个年纪最正常、最真实的想法,余淮比林杨和盛淮南更现实、更接地气。
余淮是我们上学时会喜欢的那种男孩子,阳光开朗、喜欢打球,有一些小聪明,也有一些小调皮。我不知道余淮是什么时候确认了自己对耿耿的感情,但现实击碎了他的骄傲,离开高中的余淮,自卑无限放大,再也不是那个无所不能、让耿耿崇拜的“小爷”了。
还好,他遇见的是对那三年耿耿于怀的耿耿,不管多久,也会把他找到。
“最好”的路星河
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个原创人物,跟八月长安起名的风格截然不同。我起初不太喜欢他,因为他——不!真!实!
陈桉也不真实,但在《旧时光》的背景下,他存在的顺理成章,不可或缺(关于旧时光,我在后面再写)。而路星河在《最好的我们》中显得格格不入,他仿佛是个旁观者、是个上帝,在与耿耿同年龄的时候他就能说出学习不是最重要的,要追寻自己心中所想,被拒绝了也依然坚持,十几年如一日,知道耿耿余淮修成正果。
但他还是打动了我,不是酒吧里的诗朗诵,也不是炸喷泉的告白,而是合唱比赛的舞台上,他不顾其他人的眼光,在台上固执的耿耿喜欢的歌,那种喜欢一个人的心情,我切实的感受到了。
因为路星河的出现,让耿耿在不确定余淮心意的日子、在寻找余淮的日子、在等待余淮的日子里,都不再那么苦。路星河像是编剧对耿耿的心疼,安排了这样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保护她、安慰她、陪伴她,让她再坚持坚持,直到找回她的余淮。
最好的我们
高中那段时光之所以珍贵,不只是因为有我们未来得及说出口的小情愫,还有的就是一群人在一起吵吵闹闹、肆意张扬,为成绩苦恼,也为多出一节自由活动课而高兴的时光,单纯美好。
即便那时的我不是最好的我,但那时的我们却是最好的我们,高考之后各奔东西,有些人就再也没见过了。
最好的暗恋
整片里最打动我的是“洛枳爱盛淮南,谁也不知道”“盛淮南爱洛枳,全世界都知道”,这是暗恋最好的结局,当我终于走近你、牵起你的手,那些得不到回应的日子、那些不为人知的情意、那些靠着一点点回忆片段支撑起来的喜欢,都不再苦涩。
橘生淮南的故事我还没看,也许这会是我最喜欢的故事,能有人完成十七岁的我未能完成的心愿,即便是在故事里,也是好的。
最好的旧时光
八月长安果然最偏爱余周周,给了他最好的林杨和陈桉,陈桉指引她前行,林杨守护她余生。
林杨是真正的太阳,写在骨子里的自信,坚定执着,也从不犹豫怀疑,这样的人,我是没遇到过……但我也没遇到过余周周那样好的女孩子呀。旧时光写的不是普通人的故事,是我们的幻想,幻想自己可以像余周周一样,一路过关斩将,处变不惊、逢凶化吉,终有一天也能长成那般淡定从容的样子,遇见闪闪发光的林杨。
写在后面
八月长安最打动我的是她写的就是我们的年代,作为八零末生人,她故事里的细碎片段简直就是我的学生时代的缩影,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花季雨季、十七岁不哭、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周杰伦、蔡依林……十七岁不哭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书,振华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那曾是小学时候的我对成长、对高中的所有想象。
曾经是憧憬,现在是回忆。
我是个活在当下的人,很少去怀旧,也感谢时间把我变成了更好的我,但高中时代依然是我记忆力最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