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中的女性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终于到了在家躺着啥都不干就能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三,基本没有离开过小区周围。待看电视剧一长串,但实在懒得看字幕,索性又重温了一遍《父母爱情》。
文艺作品之所以持久,就在有趣和意义之间找到了平衡。《父母爱情》就是代表。
独立自主的新女性
亚菲是双生子中的姐姐,红色家庭的成长经历,让她一直骄傲、有主见、敢于表达、敢于维护自己的意见,是那种天生的优越性自带的自信。
骄傲的人都容易自私,她的完美在于她得了因为父亲的职务得了职业生涯的先机,她不否认,坦然接受,她也勇敢的承担起日常照顾服务的义务。特别是在她的姑父去世,如何安排自己的姑姑身后事上,充分展现了她的敢于直言,不怕担当。
她最后选择了小时候总与自己作对的王海洋成为人生伴侣,为了王海洋的孩子能够得到全部的关注和爱而选择不生育。其实那一刻,她和小时候的至情至性既分裂又统一,闪耀着自由灵魂的光辉。
先苦后甜,美满姻缘
身为资产阶级小姐的安杰是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荼的社会背景下“下嫁”给了在炮校“扫盲班”学习的江德福,结婚初期,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让我们产生了很多矛盾。随着剧情的推进,安杰自己的“下嫁”逐渐演变成满足。
她在阶级斗争的社会背景下,喝着江德福出差用外汇券买来的咖啡,她在小岛上当老师,是知识女性才能干的,她的姐夫被打成右派,江德福支持她去看望并帮助他们,她的侄女、外甥女也因为江德福的缘故当上了那个年代香饽饽的女兵,在漫长的岁月中,安杰和江德福相互改造,逐渐活成了对方的样子。
看他们的故事,觉得真实,有吵架,有“影响”。安杰最初选择婚姻是在现实中低头的,但通过岁月,通过沉浸在自己的生活洪流中,她活得幸福和圆满。她从来不和比自己幸福的人比,她永远都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较,她比自己的姐姐过得安稳、她比自己的邻居获得有格调,她比自己的同事过得体面。生活也是如此,要想得到满足,最好不比较,要不就像下看,比较容易获得满足。
至情至性,平淡是真
安欣是全剧最美、最有气质、最优雅的人。
她总说自己的妹妹美,但在逆境中陪伴自己的伴侣、人生生活不公的她才是淡然美好的。
安欣至情至性,虽然剧中没有交代,但她一定收到过良好的教育,言谈举止都透着大气从容,就连到渔岛生活,窘境的生活环境,也让她看着比别人过得更加自强认真。
她的生活不算美满,甚至充满了艰辛,但她这样过一生,也不负年华。
乡土中国的婚姻结构
江德华闪耀着中国女性善良、大公无私的光辉。这个剧中的女性,观众的情感天平一定讨厌过德华,但最后又爱上德华。
她在自己的三个家待了十多年的孩子,无怨无悔,从不被安杰认可到成为家庭一员,安杰在外面面前处处维护她,她的付出是巨大的。
40岁,她爱上了被流放的鳏夫军官老丁,老丁却想要一个有文化的太太,在谈了几次恋爱都被阻挡后,他无奈接受了农村妇女德华。他和德华的结合是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婚姻,德华善良懂事不娇气,承担了照顾老弟小儿子的责任,家务,自己无怨无悔。
其实中国女性在家庭中的价值是不被社会认可的。安杰总对江德福说自己也工作,她从不强调自己的家庭劳动也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农村妇女德华更是无怨无悔,从不抱怨自己的付出,如果想得不够多,德华这样也算圆满。
漫长等待中的苦与淡
年轻时候在小岛和安杰和咖啡的鱼霸女儿葛美霞,在三十年后自家的院子请安杰喝咖啡,她说年轻时自己觉得这一天遥不可及。她当了军区副政委的填房。这个人物之前和老丁有一段姻缘,后来因为成分原因,被老丁抛弃。在孤独的小岛过着孤独的生活,直到快退休才去做了填房。
按说这样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但葛美霞却把这个人物的晚年演绎的恬静安然,她很少回顾往事,拼命活在当下,强调现在有的,拼命对身边已有的人好,命运也算没有薄待她。
父母爱情中的女性都各有各的苦楚和幸福,之所以这部剧经得住翻来覆去的播出,也恰恰说明了时代虽然变了,但家庭生活的温馨、双方相互包容、共同成长的主题是永恒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