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自己的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从一个幼稚90后不专业的角度看这个电影,我觉得这是一个描写家庭矛盾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很多让人难忘的细节处理的恰到好处。
整部电影有两个半主线,一条爱情,一条半亲爱。
爱情围绕着两个人破碎的婚姻和一个共同的智慧结晶。
而我理解这个暖霸其实真的是他们的孩子。也许是怕问题太尖锐所以不敢拍。
我的父母离异,父亲净身出户。那时候我小学。我的父亲酗酒而且酒品不好,砸门砸窗户动手都是小事,家里的内门锁都是被踹坏的。我的母亲曾经问我离婚了和谁在一起。我那时候对我的父亲除了恐惧和厌恶没有其他。于是~我和我的父亲生活在了一起。重复着像噩梦一样真实的每一天~后来我父亲赌上所有的投资失败了。从此变本加厉的暴躁。一直到我快结婚了我的父亲把仅有的房子给了我的一个表哥当婚房。我可以自己努力赚房子,可是,谁才是亲生的?当时我都不知道该不该告诉我的女朋友这个匪夷所思的事。给我的理由就是“当年净身出户什么也没有,养你这么多年,没钱!结婚没房子,找你妈去!这么多年她能没有钱?!她无非就是想看着你花光我的钱!看我过穷日子!笑话我!”
可怜的暖霸成了两个人爱情游戏中得牺牲品,可以交易,甚至可以免费。目的只是为了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说辞。也许导演压根没想到这一层。暖霸的故事只是我的瞎猜。我相信我不是唯一一个有这样遭遇的人。希望所有成年人,理智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亲情是围绕着一个圆梦的老太太和他孝顺的儿子。
曾经,我的老师告诉我,之所以我和我父亲的关系不好是因为我像他,当时我矢口否认,并且十分恐惧。我害怕并且不愿意承认自己和父亲的一丁点相似。就像电影中,前妻对伊万说的话,伊万原封不动的用在了母亲身上毫无违和感。连坐在那睡觉时候的动作,都和母亲如出一辙。而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是,其实大家都一样。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并且不愿意承认。最经典的是伊万母亲那句“你和你爸一个样!”我的父母在指责对方的时候,顺带都会加上这句以表明“你现在这样可不是我教育出来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的同时,潜移默化的也会带上一些弊端。
老太太很固执,当年因为坐火车耽误的演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老太太很自傲,我是大使馆的护士,丈夫只是下放到兵团的放映员。很偏激,认为公众号上说的都是对的。很矛盾,给儿子吃了一整盒红烧肉,却不给他吃最后一块。很怕死,不敢坐飞机。很离谱,儿子一晚上没出现也不知道给儿子打个电话。很自私,不顾一切的下车。
六十秒的语音方阵,看似是强硬剥夺别人的时间,实际上是对现代科技无法掌握的结果。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被淘汰,无法辨别信息真伪,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个欲望修炼退步,相信那些贩卖焦虑者编织的一切。而同时老无所依的不安全感又让她怀疑身边所有的人,守护者旁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小钱钱。不停地往孩子嘴里塞东西,让多少人感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带的床单可以一直换到儿子满意为止。为母则刚,坚强的扛下家暴的局面。面对家庭层次的悬殊,依然坚持自己的真爱。而当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否定自己的努力时,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灵魂的躯壳,不知道去哪里流浪。
给与父母关爱,有多少变成了形式主义?父母相信公众号相信医疗骗子,疯狂买保健品的同时有没有扪心自问一下,骗子会喊父母叫爸妈,会给他们收拾房子做饭洗衣,捏肩捶腿洗脚。而上一次自己对父母做这些事是什么时候?通常的理由就是伊万口中的那句“我这么大了,做这些多尴尬?!”电影中老太太的种种其实都是爱,极致的爱。因为爱她才那么可爱又可恨。矛盾纠结又奋不顾身。而回到家中摘下假发的一瞬间,是不是像极了长年不着家。忽然回家以后发现父母又沧桑了不少的感触。提醒着我们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句老生常谈的话。
伊万很邋遢,没有女主人的家里真的到处充满了垃圾。伊万很不讲理,一起研发的项目不给对方一丁点。伊万很毒舌,口无遮拦的训斥自己表弟。伊万很无理,自己丢三落四,却怪罪旁人。伊万很自以为是,面对自己给列车服务人员造成的麻烦没有一点歉意。伊万很双标,要求别人顺着自己的同时,又不愿意母亲用同样的方式管教自己。伊万很渣男,张口闭口想挽回,却随时可以幻想和陌生姑娘开始一段新的恋情。伊万很小心眼,宁可白送,也要报复。伊万很怂包,都不如个姑娘敢爱敢恨。伊万很任性,对待业务说变就变。伊万很幼稚,一度以为自己的小伎俩可以挽回颜面。
随手扣下鞋柜上的相框,隐藏内心的渴望。修理好那个做作的台灯,委婉的表达出自己的爱。从掏出的奶糖,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为了不打搅母亲睡觉,挨个问换高包。最后在过道里睡了一晚。十分不情愿的拍了照片,因为不想母亲失望。独自吸引熊的注意,不顾伤腿保护母亲。一次又一次丢不出的戒指,其实是舍不得的温存和放不下的爱。勇敢说出真相以后,责任感使得他对过去的自己犯下错误痛改前非。
现在人们是如何运用快餐的方式来认识周围的一切?归类贴标签。类似于渣男,妈宝男,直男癌,凤凰男……一个丰满立体的人,怎么会是一个标签能诠释的。我曾经干过笑话里的事,和前任出门约会,买了瓶饮料,怂到不敢牵手,对方暗示我饮料太凉了,手冷。于是我把饮料瓶拿过来,捧在手里握着,试图让它暖一些……如果不是原则错误,可不可以看在爱的面子上给对方一个改正的机会。只是需要一点点的理解和关心,而不是贴上标签一棍子打死。曾经嘲笑的直男,直女送的沙雕生日礼物,是一种非套路的爱。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遇到。电影中从老太太下火车开始,伊万的救赎也随着开始,就仿佛要为自己前半生所犯下的所有错误忏悔一样。很努力很努力的在改正,完善。虽然不是事事完美,可是明眼人都会被这份真心感动。浪子回头金不换。每一只内心存在良知的迷途小羊羔,同时又是其他小羊神的神。善良就是我可以伤害,却不对无辜者滥用。
剩下的半个亲情就是婆婆和儿媳妇之间的感情。很微妙~两个深爱着同一个男人的女人,因为同一个人成为了亲人,可大多数时候只能算半个。既然有爱,不可避免的就是占有和自私。这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副产品。“没吃你家饭,凭什么要处处言听计从?”这句话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放在明面上的。“我就算对你好,也是为了我儿子可不是为了你!”同样这句话也不好摆在明面上。双方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夹在中间的这个人,就非常的难做。所以不管是长的还是小的。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电影中老太太多管闲事的给儿媳打电话,开始说家庭中需要两个人的牺牲,牺牲这个词是给自己儿子说的时候用的。忽然意识到不太对,立马改口。这就艺术。当然啦,能其乐融融的是再好不过啦,如果不能做到,至少表面上,装也要装出来!爱,就是不让自己爱的人为难,无论那种爱。没错这样很累,很没自我!私底下随便怎么说都可以。这总行吧?!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好过些坏,镜头内外也是如此。说说另外一个故事。我的父亲职业军人出身,戍边数载,军功不胜累举。因为长年在边防上,很少陪我。在我很小的时候为了给我过生日,七百公里赶回家,无知的我在父亲进门的那一刻尽然叫了一声解放军叔叔(后来我母亲告诉我的)。父亲忍住眼泪,脱下了那身引以为傲的军装。回到家,父亲是从给私人老板擦车开始了新生活。每每看到他拿出军功章回忆时的眼神,我知道是我断送了父亲曾经的一切。曾经守在我病床边三天不敢合眼,就像当年在哨塔上一样。独自一个人把我抚养长大,这么多年家中里里外外都是他一个人在操持,又当爹又当妈。为了我一直没有再婚,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征询我对于他找对象这件事看法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像电影中呈现的,很难想象这些反差巨大的事会集合在一个人身上。
而我说的这些废话一样的故事,又像电影中遇到熊的那段一样多余。如果强行解释,那就是:熊是动物,人也是动物,存在相同的本能,小熊也有妈妈。张牙舞爪的不堪只是为了保护内心中最柔弱的那一小块心头肉。爱的面前没有对错,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攻击人,和保护自己的孩子,让熊吃自己出发点是一样的。
虽然这个电影有很多槽点,扒火车,乱丢垃圾,遇到熊了问AI,哪里来的热气球……但是并不妨碍它在我心中是一部好电影。一千个那啥就有一千个那啥。我愿意用我身上所有的缺点,来维护这部好电影。
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在说什么,到底想表达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