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经典:自由与希望的颂曲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高级的拍摄手法,但有一个足够好的故事。这部被无数人推荐的电影,它的魅力在于教化,如孔子文化般让人如沐清风,每个观影的人都从中得到启示。
体制化生活让人麻木,使人恐惧新生活。布鲁克,一个在监狱生活50年的老囚犯,在监狱的驯化下,温顺得像羊,以至于最后他感叹为什么只有犯罪的人才能进监狱,对他而言,监狱早已不再是地狱,是生活的全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容易被淘汰。有的人忙着生,有的人忙着死,布鲁克属于后者。
是绝望?还是希望?只在一念之间,结果却相差甚远。瑞德,原本是对假释充满期待的,得知布鲁克出狱后的遭遇后开始害怕自己出狱后遭遇一样,在后来的假释审核中表现的漫不经心,他可能更希望自己一生都在监狱吧,但是他最后审核通过了。瑞德走了一遍布鲁克出狱后的路,在同一家旅馆同一房间留宿,去同一家便利店打工,同样感觉到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瑞德是幸运的,安迪在逃狱前一天给他一个希望,就因为这一点点的希望,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同样的,他走前也在旅馆刻下了字,不同于布鲁克选择永别世界,瑞德选择相信希望,追求自由之路。在来往德州的大巴上,他享受到的是身体与精神的自由,不同于外派公差在天台喝啤酒的自由错觉,现在这种自由对于他来说是真正的自由。



永远理性永远怀有希望,永远追求自由。安迪进监狱后不久,就开始去适应监狱,结识狱中能力者瑞德,适应监狱,却不依赖监狱,他无时无刻都心系外面的世界。从一开始受同性犯欺凌,到一步一步让自己强大,在狱中建立图书馆,在广播室广播音乐,自由的灵魂熠熠生辉。直到有一天汤姆告知安迪其罪的真相,积蓄已久心中燃燃的希望被点起,他与相交甚久的典狱长谈起这件事,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典狱长,一位手捧圣经的恶魔。他害怕安迪出狱后对他构成威胁,先下手为强,杀了关键的证人。用中国话说,他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安迪刚开始凿墙其实并不是为了逃跑,主要是因为牢里时间充裕,凿墙只是给予自己生的希望、自由的希望,只是汤姆的死催化了他选择这样逃离监狱的方式,他给过典狱长机会,让他帮忙自己洗白出狱,并以不会揭发他的罪行为条件,典狱长的不信任且冷血地杀了自己的学生让他更加坚定了逃狱的信念。临走前对好朋友瑞德说了一番话,让他出狱后带有希望,不走布鲁克的后路。


理性的安迪自入狱以来从未停止追求自由的脚步,他给肖申克监狱带来了希望,救赎了瑞德,他才是圣经最虔诚的追随者。


感谢参与这部电影制作的全部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