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喜剧,一半成长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19年在院线看的最后一部电影。导演告诉我们这部电影是在讨论底线,但我更愿意认为电影是在讨论成长。电影中的四个角色都经历了郑多多骗P,孙同与莫默阴差阳错的结合以及婚礼上的一场闹剧而真正长大成人。
孙同:童年过得并不幸福,一直生活在母亲强势而无私的爱中。在遇到莫默之前,他与母亲的目标一致,都是通过立足北京来改变命运,为此一家人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与郑多多的友谊,来换取孙同在北京的工作和户口。对于没长大的孙同,这条路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莫默的突然闯入,典型了混沌的孙同。孙同自我认知的觉醒转化为对莫默的爱慕,他开始变得主动勇敢,在没有母亲和郑多多的干扰下,他内心那个果敢而又充满正义感的自己逐渐显露出来,这也同样吸引了一直要做世界“白鸽警探”的莫默。然而,成长是充满剧痛的,当孙同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被各种欲望撕扯着。他不敢反抗母亲的要求,也不敢拒绝多多的施舍,看似是对亲情友情的妥协,实则是不愿打破自己的舒适圈,不愿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中途他选择放弃了莫默,这个让他成长又让他无比痛苦的爱情,躲回那个舒适圈。然而当下的孙同早已无法回到过去,当他认清了自己的想要的东西,能够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那个内心懦弱的自己时,他毅然决然地打破了这一切,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未来的路并不一定好走,可是至少走得踏实。
莫默:同样是生在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城市中产家庭(或者不止中产),莫默仍然保持着黑白分明的秉性,凡事都要讲对错。即使这样会受到伤害,会被嘲讽,但她仍然坚持着。这个人物的存在看似不合理,但并不能否认这曾经时多少人年少时的追求。只是在岁月的洗礼中,我们大部分人已经逐渐放弃或隐藏了这份执着,但是莫默任然保留着。尽管如此,莫默对于因为坚持自己而遭受的境遇并不能完全释怀,甚至会孤独和无助。相亲时孙同的挺身而出和暖心的歌声让她终于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所以我认为两个人闪电式的结合并不仓促,莫默始终期待着这样一个人的出现,给她支持和温暖。在医院里两人争吵中,莫默仍然因为自己的坚持而放弃了爱情。也许这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但是她仍然没有为此改变自己的原则。事实上,莫默的欲望同样来自与欲望的纠缠,又想坚持自我又想得到真爱。与孙同不同的是,面对选择时她从未在欲望面前妥协过,尽管这也给她带来剧痛。然而,正因为她的坚持,才得到的回报。她在婚礼上刺穿了所有谎言,打破了所有的虚伪的友谊和沉重的亲情,同样给了孙同打破当下束缚的机会,当孙同终于以最真实的身份站在她面前时,两个人终于可以携手并肩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艰难。当孙同再次回到她身边时,她知道自己终于不用再孤军奋战,她的成长正是对过去一切的释怀。
郑多多:在我看来,郑多多对友情的珍惜远高于爱情。对待未婚妻极度的不负责任,还对在外面拈花惹草看作是理所当然。这些逻辑在一个不成熟的直男眼里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对于跟孙同的友情,郑多多甚至两次流泪。孙同和默默在一起,站在了多多的对立面,分明可以跟孙同绝交,但是偏偏不让孙同与莫默在一起,甚至不惜用最刻薄的言语刺激孙同。他不惜打电话与莫默绝交,虽然他那时还是喜欢莫默的,但是为了挽留孙同打电话给莫默说他跟孙同以后都不碰她。这大概是以多多的逻辑对孙同做出的妥协和让步。当孙同因为失恋喝得烂醉如泥时,多多把孙同背回家,想必他心中也是包含了多少不舍和内疚的吧。在友情面前,多多果断放弃爱情。在这一点上,他仍然是仗义的,只是他的思想还很幼稚,尽管在姑娘面前可以如鱼得水,但是在兄弟面前却像个孩子。如果说让孙同和莫默成长的是爱情的力量,而让多多成长恰恰是友情。在婚礼上,多多和孙同大打出手,不是因为即将逝去的妻子,而是兄弟的背叛。对于高璐的质疑和莫默的揭穿多多都可以脸不变色心不跳,而对于兄弟对自己的如此负面的评价,他却再次留下眼泪。对于多多的家境,想扣住孙同或者报复孙同轻而易举,而他却让孙同走掉了,可见他内心仍然是善良的,对这份友情也是珍惜的。对泪流满面的新娘,他也没有任何挽留而只有一句对不起,也许是对自己过去错误的世界观产生了质疑,也许是失去兄弟的绝望。总之,能够让多多成长的,莫默、高璐、多多的父亲都做不到,恐怕只有孙同可以。
高璐:剧中的镜头并不多,但是可以看出她对婚礼的重视。尽管在婚礼前男友的行为极度不靠谱,但是为了结婚也一忍再忍,这恐怕是大多数女性都会做的事情,而高璐在没有真正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前已经开始了丧偶式的婚姻。直到孙同在婚礼上把真相说出来,她才悬崖勒马,终结了悲剧的延续。这一场闹剧让她不再自欺欺人,果断地了结才是正确的抉择。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伴随剧痛的,可是只有经历了这些才能遇见真正的自己。孙同的妈妈作为一个过来人,在她看来成长是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为了自己的家人可以牺牲一切,在他们眼里意识无忧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生存很少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他们跟愿意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而他们内心中总是住着几个自己,有孝敬父母的自己,圆滑处事的自己,有追求自由的自己……,这些都是明意识的自我,可还有一个每个人心中最渴望作的自己,这个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可是藏得最深,断奶最晚,也会因人而异,正是潜意识里的自我。只有这个自己真正长大,才算真的成年。而这个自己的成长,想必是最痛苦的,也是最伟大的。半个喜剧,是明意识中自我的小打小闹,另外半个,是潜意识自我的觉醒和成长。
性格健全了,底线自然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