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碟里的夏耕秋收,生活的味道最可贵

如今在大城市里,各色餐馆琳琅满目,粤菜川菜、火锅烤肉,人们可以吃到全中国的美食。但是餐馆里的菜总是带着一股“餐馆的味道”。朋友聚会,打包带来的菜,一吃就知道是餐馆做的,因为这些菜的味道都太相似了。长大以后,“家的味道”总是很难吃到,每年过年回家,吃一口爸妈做的菜,心都化了。
我有时会想起小时长身体时爸妈夹到我碗里的鸡腿;和大学时周末回家时,弥漫在楼道里的香味。对我来说,这不光是“家的味道”,更是“成长的味道”、“生活的味道”。
第六集的主角汪姐被很多食客戏称“舌尖上的中国,台底下的汪姐”,她的菜具有浓重的宁波裔口味,对海鲜烹调尤其讲究,注重还原记忆中的味道。汪姐的回头客们常说,这就是他们小时候吃的味道,对此,汪姐也说这些菜“真的传承于我的爸爸妈妈”。其实,吴亦凡、王家卫、何炅、陈道明、刘嘉玲、林心如等众多明星之所以对她趋之若鹜,无非是想尝一尝老上海弄堂里的“生活的味道”罢了。
节目中,海派厨娘汪姐来到距离上海1700公里的陕西靖边县。刚刚落地的汪姐,径直走进了当地的市场。在一家豆腐摊前,汪姐就着大蒜吃起了热气腾腾的豆腐。这一幕真是看馋了我,好吃的豆腐,一般标准都是豆味浓腥气淡、软嫩而不散、柔韧又细滑。我认为,一个菜市场里,不会有这么讲究的豆腐,正如她说:“这是我第一次用豆腐就着大蒜,人一定要在对的地方吃对的东西。豆腐和大蒜都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味道)超棒。”豆腐好吃,无非是里面饱含了当地人“生活的味道”。
正如开头所说,如今的料理人们也逐渐失去了专心研究美食的耐心,为了成为网红店,味道以外的东西成为了主角,商家利用人们对社交网络的依赖和大众的猎奇心理,把食客的注意力从“味道”转移到了“b格”上。而汪姐对于味道的执着,体现了真正的匠人精神。
对我来说,最好的味道是灶台旁挂起的腊肠、是妈妈亲手打的肉丸子、是爸爸穿着白大褂烧出来的大鲤鱼。《大地私宴》让我馋起了“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