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不懂电影的拍摄,通过其他视角来简单抒发(不是评价)一下我的感想。
导演要探索的东西是很实际的东西,给我感觉他做了非常基础也非常庞大的思考,展现在画面里的每一帧都具有实在的意义,在九分多钟的叙事里面,男主没有一句台词,他的每一个肢体语言都在叙事(这当然是废话,但绝不属于某种逻辑自杀的倾向),从最初等待徘徊,到仓促的结尾,(为什么说仓促呢?因为我总觉得这电影还得长个5分钟,)没有实际的表述的时候,画面承担了全部的工作,这是一种智力的体现,也是创作者的野心,画面全部是象征(同时又极大程度避免隐喻)的时候,象征不再为了叙事单一存在,而是一部辞典,即最大程度的庞大表达了自己没有完全表达的东西。基于这样的安排,我从这青涩又叙事老练的电影里看到了大量的普遍的实在,情绪的表达再这个作品里就像是滴落的雨点,对,既不是下雨的景象,也不是滴落后的流动,是一种不断强调实在的瞬间,大家想象一下雨点落在雨伞上或者马路上的那种启发存在的瞬间,这就是这部短片的“实在”带给我的感觉。
理念和感觉交织在叙事中,通过大量的实在体现,某种情况下杀死了象征原本可以带来的可能,又通过这种实在鲜明了象征。
它太实在,太简单了,那么它必然也是复杂的。
并列来看,导演的经验和年纪,这为什么不是好作品呢?
它太好了,以至于它同时具备了有智力创作者的骄傲和野心,他也在筛选观察者—-观影者。
再补充一下,脑海里反复回着几个画面,令我恍惚觉得这9分钟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所以我前面说结尾仓促就不完全成立了),它是一个建立在更大叙事背景中的故事中的故事,故是完整故事中相对完整的切面,因为这个片段又不同于很多微电影/短篇那样试图去做更多的东西,他在做减法,把所有的东西都拆解成了指向明确的方法,然后我觉得 把这九分钟完整放在任何背景相似的电影里都会很有趣,都成立,甚至绝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成为点睛之笔,这个发现让我觉得非常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