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神的迷宫——论及女权?

潘神的迷宫
首先感谢纳粹,感谢希特勒,为国外的电影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前有辛德勒的名单,中有帝国的崩溃,钢琴师,后有潘神的迷宫等一大批可能优秀的电影,仿佛已经成为一种定势,只要与二战有关的人文片,就一定会成为各大电影节的座上宾《类似于中国的农村片》。不过同样是二战的日本vs东亚,东南亚历史,明显受到的关注度就很低,甚至有资料显示很多美国人都不知道中日是二战对手,还以为日本就只有和美国大兵打仗。《当然,鉴于美国糟糕的基础地理世界史教育以及历来的自我主义,完全可以理解》
当然,我说的重点是《潘神的迷宫》是一部典型的二战人文戏,而不是电影院宣传的什么超越那尼亚传奇的魔幻大戏。
看完了,遗憾的告诉大家,我并没有被touch到——除了中途觉得有点血腥。
我关于主题的探讨,不过就是按照什么虚幻和现实呼应,想象是情绪的非真实表达之类的老路子,就不多废话了。
只是记起其中一个情节:在母亲在酒席中离去的时候,在座的所有男人都全部起立,然后目送其离开——我当时有点被那种gentle吓到。但是在医生面对母子难产的选择时,那位父亲马上回答要儿子,不要妻子《如果是儿子的话》。忽然觉得之前的行为完全是一种虚伪的做作,然后本人比较喜欢追根溯源,干脆上网查了一下宴会目送女士的习俗。现与大家分享:这个是老西班牙的传统,但是在现在因为妇女运动的高涨而被废除了——你们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如此gentle的举动竟然遭到妇女的抵制,原因在于,此举动看似尊重,其实相当于一种来自异性的压力,每个人的目光注意,会迫使妇女不敢随意活动与离席,并且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姿态,不能给自己,更不能给丈夫丢脸。上面说其实每种绅士行为都暗含对女性的蔑视与自大的体现,所以基本上现在欧美除了老辈和商务礼节和那种想体现自己是贵族出生的外,很少再有类似举止——当然,那种因为女性力气较小而衍生出的礼节,照样保持着《看来女权主义者也不是傻子,不过起码没有看过那种男的把大衣铺在有水的地上,再喊女性踩过去那种sb行为——你们就不会绕路啊?》。不过,我觉得现在男女的真正差别不过在于女性可以生孩子,男性力气比较大《何况现在女性不一定要生儿育女,犹如男性也有力气小的一样》,果然是所谓“中性时代”。当然,这是那些喜欢说男人如何如何,女人如何如何,然后编成打油诗的文字贩子所不愿意看见的。
顺便奉上数据:连素来男子主义比较盛行的中南欧《像东亚的韩国一样》的政府官员的百分之40左右都是女性,更何况素产女强人的北欧,百分之60-70的概率,不过好像和北欧男性更喜欢体育和电子科技有关。当然,苏联遗留下来的东欧数据上一般般,这个我们理解——除了那个成年男性大量死亡的俄罗斯数据出奇的高,不过大部分女性是在基层罢了。
顺便感慨下,中国好像是东亚女性综合相对地位最高的国家,不知道是因为老毛破四旧的关系,还是因为在中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的官员沾染了中国“作”数据的能力?
希望是前者啦,既然我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的儿子与学生,虽然不见得对我是一件好事情。
首先感谢纳粹,感谢希特勒,为国外的电影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前有辛德勒的名单,中有帝国的崩溃,钢琴师,后有潘神的迷宫等一大批可能优秀的电影,仿佛已经成为一种定势,只要与二战有关的人文片,就一定会成为各大电影节的座上宾《类似于中国的农村片》。不过同样是二战的日本vs东亚,东南亚历史,明显受到的关注度就很低,甚至有资料显示很多美国人都不知道中日是二战对手,还以为日本就只有和美国大兵打仗。《当然,鉴于美国糟糕的基础地理世界史教育以及历来的自我主义,完全可以理解》
当然,我说的重点是《潘神的迷宫》是一部典型的二战人文戏,而不是电影院宣传的什么超越那尼亚传奇的魔幻大戏。
看完了,遗憾的告诉大家,我并没有被touch到——除了中途觉得有点血腥。
我关于主题的探讨,不过就是按照什么虚幻和现实呼应,想象是情绪的非真实表达之类的老路子,就不多废话了。
只是记起其中一个情节:在母亲在酒席中离去的时候,在座的所有男人都全部起立,然后目送其离开——我当时有点被那种gentle吓到。但是在医生面对母子难产的选择时,那位父亲马上回答要儿子,不要妻子《如果是儿子的话》。忽然觉得之前的行为完全是一种虚伪的做作,然后本人比较喜欢追根溯源,干脆上网查了一下宴会目送女士的习俗。现与大家分享:这个是老西班牙的传统,但是在现在因为妇女运动的高涨而被废除了——你们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如此gentle的举动竟然遭到妇女的抵制,原因在于,此举动看似尊重,其实相当于一种来自异性的压力,每个人的目光注意,会迫使妇女不敢随意活动与离席,并且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姿态,不能给自己,更不能给丈夫丢脸。上面说其实每种绅士行为都暗含对女性的蔑视与自大的体现,所以基本上现在欧美除了老辈和商务礼节和那种想体现自己是贵族出生的外,很少再有类似举止——当然,那种因为女性力气较小而衍生出的礼节,照样保持着《看来女权主义者也不是傻子,不过起码没有看过那种男的把大衣铺在有水的地上,再喊女性踩过去那种sb行为——你们就不会绕路啊?》。不过,我觉得现在男女的真正差别不过在于女性可以生孩子,男性力气比较大《何况现在女性不一定要生儿育女,犹如男性也有力气小的一样》,果然是所谓“中性时代”。当然,这是那些喜欢说男人如何如何,女人如何如何,然后编成打油诗的文字贩子所不愿意看见的。
顺便奉上数据:连素来男子主义比较盛行的中南欧《像东亚的韩国一样》的政府官员的百分之40左右都是女性,更何况素产女强人的北欧,百分之60-70的概率,不过好像和北欧男性更喜欢体育和电子科技有关。当然,苏联遗留下来的东欧数据上一般般,这个我们理解——除了那个成年男性大量死亡的俄罗斯数据出奇的高,不过大部分女性是在基层罢了。
顺便感慨下,中国好像是东亚女性综合相对地位最高的国家,不知道是因为老毛破四旧的关系,还是因为在中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的官员沾染了中国“作”数据的能力?
希望是前者啦,既然我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的儿子与学生,虽然不见得对我是一件好事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