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欺骗了你
又是一部2005年的日本旬报十佳,依然是日本电影中一脉相承的家庭题材,但这个用词显然不够恰当,在现在看来,家庭题材延续至今虽有百花齐放的架势,不过一大部分早已经常被划归进闷烦影片行列——《空中庭园》用“常见”却是比较合适。小津留下了一座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亲情温暖与矛盾隔阂一度是家庭题材关注的内容,它可以被设置成不可调和,也可以温情脉脉。80,90年代以来日本电影里的家庭题材暗流涌动、矛盾加剧,传达着走向崩溃边缘的呼喊。
有人讲说《空中庭园》有变态或者沉闷之嫌——大抵这般断言会令人怀疑有精神洁癖。年代相近之外,不可避免的要比较起同为日本导演且有代表意义:青山真治的《沙漠之月》以及三池崇史的《拜访者Q》,《空中庭园》牵涉的家庭矛盾,其激烈程度要夹杂在中间,而观赏性并没有因题材尖锐敏感难以接受而受到太多影响。
家庭成员组成相对简单(至多三代)却存在着诸多矛盾(破碎等现状),用离判或者异类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家庭生活的枯燥乏味、夫妻间的貌合神离、父辈和孩子的冰冷隔阂。
青山真治用月亮的真假述说着个人追求与家庭缺失间的矛盾作用,却冗长沉闷得有些过分;三池崇史则用极端情节让一个家庭重归于好,荒诞不羁之外讽刺得过于直白,以致有人无法接受。
巧合的不仅是三部电影都以日本现代社会的一个家庭为出发点,同时还加入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外来介入者,打破原先局面。例如《沙漠之月》里身份模糊的欣二,《拜访者Q》里的陌生人Q先生,而在《空中庭园》则是身兼不同身份的家庭老师。
说到这种外人/外物介入,又不得不说Francois Ozon的《失魂家族》——我也更倾向于Rai的这种说法,在这里小白鼠则是老师,当然,老师的影响没有小白鼠那么功效神奇。在表面平静的家庭生活里由于外人或外物到来影响而产生反差鲜明的转变,然后以一场非真实乃至真假难辨的震撼高潮收尾。即当处于中心的家庭依靠自身无法打破沉寂或者走向回归之际,需要借助外力来产生作用。
现代家庭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物质的满足无法抵挡心底的孤独,绝望覆盖着整个社会。这般说显然过于悲观,《空中庭园》流露出这种假象,但它的观点并非如此,浅一层的说法是:影片既不温馨也不传统,来得有些“邪”。
=========================================================================
说完以上诸多类似相同,《空中庭园》仅限于此话绝对不是一部让人满意或者引人入胜的影片,该说说新意或者闪亮点:它改编自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说作品,2003年日本妇人公论文艺赏获得者;它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平缓流动开始着故事讲述,如同揭开触目惊心的秘密一般;作为主角的绘里子具有女性内心情感特有的细腻与真实,一部分要归功于原作。
影片运用了诸多旋转或者左右晃动摇摆的镜头,从开头片名的打出方式、情人旅馆旋转的床到大大小小的特定场景,以至让人有些晕眩。反复点提的空中庭园和高楼大厦、摩天轮和往事,没有秘密的家庭不可以想象,它被一层层慢慢剥离。
小泉今日子饰演的绘里子在內心深处藏有着另一个离经叛道却自我封闭的自己,她的现实生活在扭曲中越走越远。出现在影片里就是重回中学时代记忆的她遭遇着灵魂的梦魇,那个雨夜里她极欲冲下楼道一刀解决了母亲——她嫉恨着的母亲。于是曾经的一些误解让她记恨至今,她带着近乎天真的坦诚要求家庭成员没有秘密,以重建一个没有欺骗谎言的空中庭园,避免让他们遭受自己意识里深陷的痛苦。
以不真实的刻意伪装来掩饰缺失,这并非一个好办法。事实上家庭里的每个人都藏有隐私,这在家庭老师到来、母亲出现、生日晚宴上达到了冲突的顶点。作为外来介入的老师显然对于虚假的幸福和睦有着本能的察觉,几杯酒后她就失言,或者说也是常人反应罢。
确切说是绘里子之前脸上流露的微笑或者佯装的幸福都是虚假的,不知其幸的妻子在最后迎来了人心向善的回归,一度也认为影片就这样划上句号。不想大雨天里的公车上,父亲、女儿、儿子脸上掩藏着某种默契,必须承认这样的收尾和血雨一样都有些不真实,一个人在自我编造的谎言中度过许多年,她的亲人却以难以想象的包容去关爱她,瞬间倒塌破灭的失望化成了一声声绝望的呐喊。前后呼应的雨夜呈现着一个惊人的骗局。
原来生活没有欺骗你,是你欺骗了自己。
=========================================================================
无须指出的是小泉今日子的表演,上次相米慎二的《风花》印象犹存。至于得奖之类不想多言,另一个自己的表演银幕上也属多见,不管是掩藏还是分裂,她的自欺影响着那个高楼大厦里的家庭。喜欢园艺,始终沉浸在幸福里的绘里子,原来都是错觉。
好事者说她在海报上消失了微笑的侧脸出卖了她,这是后话。
影片里比较搞的段落来自爱抽烟的老母亲、丈夫的情人、女儿几遭进房,非要说还有儿子的老师,这些人物具有代表性的同时又性格鲜明,外在特征相当有意思,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很多假象:这个家庭虚伪透顶、互相欺骗,无可药救。
更直接的推论着是否每个日本少年都压抑自闭,每个日本少女都喜欢滥交,是否每个日本中年男人都迷恋SM……,一切现实在空中花园的美好面前显得那么刺眼而无法接受,这导致着观众忽略了影片最大疑团——来自母亲绘里子一手制造的幸福错觉,并非因为没有秘密谎言才显得特殊,而是影片最后揭示的更大一层包容。
http://www.mtime.com/blog/100909/article-173082
有人讲说《空中庭园》有变态或者沉闷之嫌——大抵这般断言会令人怀疑有精神洁癖。年代相近之外,不可避免的要比较起同为日本导演且有代表意义:青山真治的《沙漠之月》以及三池崇史的《拜访者Q》,《空中庭园》牵涉的家庭矛盾,其激烈程度要夹杂在中间,而观赏性并没有因题材尖锐敏感难以接受而受到太多影响。
家庭成员组成相对简单(至多三代)却存在着诸多矛盾(破碎等现状),用离判或者异类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家庭生活的枯燥乏味、夫妻间的貌合神离、父辈和孩子的冰冷隔阂。
青山真治用月亮的真假述说着个人追求与家庭缺失间的矛盾作用,却冗长沉闷得有些过分;三池崇史则用极端情节让一个家庭重归于好,荒诞不羁之外讽刺得过于直白,以致有人无法接受。
巧合的不仅是三部电影都以日本现代社会的一个家庭为出发点,同时还加入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外来介入者,打破原先局面。例如《沙漠之月》里身份模糊的欣二,《拜访者Q》里的陌生人Q先生,而在《空中庭园》则是身兼不同身份的家庭老师。
说到这种外人/外物介入,又不得不说Francois Ozon的《失魂家族》——我也更倾向于Rai的这种说法,在这里小白鼠则是老师,当然,老师的影响没有小白鼠那么功效神奇。在表面平静的家庭生活里由于外人或外物到来影响而产生反差鲜明的转变,然后以一场非真实乃至真假难辨的震撼高潮收尾。即当处于中心的家庭依靠自身无法打破沉寂或者走向回归之际,需要借助外力来产生作用。
现代家庭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物质的满足无法抵挡心底的孤独,绝望覆盖着整个社会。这般说显然过于悲观,《空中庭园》流露出这种假象,但它的观点并非如此,浅一层的说法是:影片既不温馨也不传统,来得有些“邪”。
=========================================================================
说完以上诸多类似相同,《空中庭园》仅限于此话绝对不是一部让人满意或者引人入胜的影片,该说说新意或者闪亮点:它改编自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说作品,2003年日本妇人公论文艺赏获得者;它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平缓流动开始着故事讲述,如同揭开触目惊心的秘密一般;作为主角的绘里子具有女性内心情感特有的细腻与真实,一部分要归功于原作。
影片运用了诸多旋转或者左右晃动摇摆的镜头,从开头片名的打出方式、情人旅馆旋转的床到大大小小的特定场景,以至让人有些晕眩。反复点提的空中庭园和高楼大厦、摩天轮和往事,没有秘密的家庭不可以想象,它被一层层慢慢剥离。
小泉今日子饰演的绘里子在內心深处藏有着另一个离经叛道却自我封闭的自己,她的现实生活在扭曲中越走越远。出现在影片里就是重回中学时代记忆的她遭遇着灵魂的梦魇,那个雨夜里她极欲冲下楼道一刀解决了母亲——她嫉恨着的母亲。于是曾经的一些误解让她记恨至今,她带着近乎天真的坦诚要求家庭成员没有秘密,以重建一个没有欺骗谎言的空中庭园,避免让他们遭受自己意识里深陷的痛苦。
以不真实的刻意伪装来掩饰缺失,这并非一个好办法。事实上家庭里的每个人都藏有隐私,这在家庭老师到来、母亲出现、生日晚宴上达到了冲突的顶点。作为外来介入的老师显然对于虚假的幸福和睦有着本能的察觉,几杯酒后她就失言,或者说也是常人反应罢。
确切说是绘里子之前脸上流露的微笑或者佯装的幸福都是虚假的,不知其幸的妻子在最后迎来了人心向善的回归,一度也认为影片就这样划上句号。不想大雨天里的公车上,父亲、女儿、儿子脸上掩藏着某种默契,必须承认这样的收尾和血雨一样都有些不真实,一个人在自我编造的谎言中度过许多年,她的亲人却以难以想象的包容去关爱她,瞬间倒塌破灭的失望化成了一声声绝望的呐喊。前后呼应的雨夜呈现着一个惊人的骗局。
原来生活没有欺骗你,是你欺骗了自己。
=========================================================================
无须指出的是小泉今日子的表演,上次相米慎二的《风花》印象犹存。至于得奖之类不想多言,另一个自己的表演银幕上也属多见,不管是掩藏还是分裂,她的自欺影响着那个高楼大厦里的家庭。喜欢园艺,始终沉浸在幸福里的绘里子,原来都是错觉。
好事者说她在海报上消失了微笑的侧脸出卖了她,这是后话。
影片里比较搞的段落来自爱抽烟的老母亲、丈夫的情人、女儿几遭进房,非要说还有儿子的老师,这些人物具有代表性的同时又性格鲜明,外在特征相当有意思,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很多假象:这个家庭虚伪透顶、互相欺骗,无可药救。
更直接的推论着是否每个日本少年都压抑自闭,每个日本少女都喜欢滥交,是否每个日本中年男人都迷恋SM……,一切现实在空中花园的美好面前显得那么刺眼而无法接受,这导致着观众忽略了影片最大疑团——来自母亲绘里子一手制造的幸福错觉,并非因为没有秘密谎言才显得特殊,而是影片最后揭示的更大一层包容。
http://www.mtime.com/blog/100909/article-173082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