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京审判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样的电影也没有什么好泄露剧情的,历史就写在那里。
下午去看的时候人不是很多,可是难得的是看到一些父母辈甚至爷爷辈的人,虽然人气似乎不怎样,可是少了平时电影院里的喧闹。安静甚至一直保持到散场……
选角应该可以说是成功的,真实人物上的选择,甚至保持到了形象上的统一。不管是刚开始就座位问题的毫不妥协到最后关于量刑的坚持立场,刘松仁把一个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的律师演得很是慷慨激昂。英达虽然出场的戏份并不是很多,但他流利的英语和面对战犯咄咄逼人的气势已经圆满完成任务了,尽管刚开始看到他还是忍不住想笑了一下,可很快被带入了剧情。曾江的演技更是不用多加评论,他演的向哲浚遇到任何问题都沉着应对,不仅是梅汝璈的师兄,更是在最后关头激励他“只要你没把老子打死,老子还是会站起来”。
不知道那些饰演日本战犯的日本演员是抱着怎样的心情来演。要直视自己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最新三联的速览里很巧的有篇报道:“《明镜》周刊一直在关注着作家格拉斯,1959年《明镜》曾给予格拉斯小说《敲鼓手》最高的评价。最近封面报道也将可能引起了争论。格拉斯承认自己在年轻时曾经加入过纳粹冲锋队当时的他只有17岁。该事件在德国引起了人们对格拉斯人格的争议,一个曾经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为什么现在才承认自己不为人知的历史?格拉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甚至被认为是德国战后道德的楷模,这样一个被人们认为道德楷模的人怎么是纳粹冲锋队的一员?德国人应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有黑暗过去的作家?战争的阴影在德国人心中还要停留多长时间?”战争的影响之深远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可以预知的时间,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原子弹的后遗症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彻底消除更是未可知。宫崎峻的《萤火虫之墓》讲的就是两个在战争中的孩子的故事,宫崎峻少见的残酷,不愿意再看第二遍的电影,不是他狠心让孩子来面对这段历史,而是孩子根本就逃不开历史。
导演的观点很鲜明,两条线索交织,一边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审判,一边普通的日本人民如何面对战后的生活。法庭上,战犯们面对指控依旧对自己的罪行矢口否认。法庭外,本该安居乐业的老百姓却饱受战争梦魇的继续折磨。刚开始梅汝璈在日本大街上被俩酒醉的日本人挑衅,他们嘴里叫嚣的就是打败他们不是中国而是美国。以前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日本对二战战败的原因归结于“屈原、苏武”,指的就是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的武力,原子弹的威力给日本的后方重大的打击,苏联在前方战线和中国一起给了日本更是致命反攻,只是他们都觉得中国没有实力这样做……
谢君豪和曾志伟在里面都是演两个日本士兵,一个活在失败的屈辱和对中国的仇恨中,一个则因在战场上罪行而被良心谴责。他们的结果都是死亡,只是一个继续在仇恨中离开,一个则是释然。曾志伟金牌绿叶不是盖的,虽然也只是几场戏却抢尽了风头,在小酒馆里的突然下跪道歉,在家里一直默默的锁眉喝酒,直至最后揭开真相的平静,不知道除了他还有谁更适合这个尽管平凡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导演选择谢君豪只是因为他的英语流利吗?虽然他当年因为《南海十三郎》拿到了影帝,可这里的表演跟以前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突破,喜怒大形于色,尽职的绿叶就是了。他演的那位日本士兵既值得同情也让人很想恨他,同情他失去弟弟和亲手杀了自己爱的女人,同情他一直在仇恨中生活……
只能说一切都要怪战争,杨威利说过:“人类各种行为中,最为卑鄙无耻的是什么?——权力的拥有者和谄媚权贵的人藏身于安全的场所,歌咏战争的伟大,用爱国心和牺牲精神的名目,强制将与自己无关的人送往战场,这种行径最是无耻!”那些受审的战犯就是这些最无耻的人,他们打着无数冠冕堂皇的名号把无辜的平民送上战场,又发动战争让另一些无辜的平民陷入死亡。林熙蕾演的日本女记者要面对不仅是自己理想的沦陷,爱人的离开甚至还有自己哥哥和妹妹都遭受了战争的摧残,她的妹妹本应爱国响应号召,最终成为了慰安妇,她开始发现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判断。朱孝天演的中国记者算是最平淡的一个,如果没有战争,他和雄一、芳子将一直友好下去,可惜,最后不得不朋友反目爱人分飞。
还有那个小酒馆里的漂亮老板娘,她对每个人,不管是中国法国、美国驻军还是日本退役军人都一样友好,她甚至还说着很好的中文。在小酒馆里本该一切和平相处,就在老板娘给向哲浚他们唱着日本民歌跳着舞的时候更是无辜的成为了他们的代罪羊,至死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导演在历史事实之外虚构了这几个代表人物来反应战争的罪恶。在电影里更是大量使用了历史影像和情节画面相互出现,再现了历史真实。谢晋导演说这是部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其实我们这些历史都学过,可是文字在真实到残酷的影像面前苍白乏力。放映时候连手机和窃窃私语都很少,电影散场以后,更是少有的安静,每个人都默默的离开。
再借用下杨威利的名言:“在人类历史上原本就没有永久的和平。所以我也不会有如此的期望。但是却能有数十年和平的时代。如果说我们必须为下一代留下某些遗产的话,我想最好的还是和平吧。而把前一代遗留下来的和平维持下去,那就是下一代的责任了。如果每一代都不去忘记自己对下一代的责任的话,那么大概就能保持长期间的和平吧。如果有所遗忘而把先人的遗产坐吃山空,那人类就得再从头开始了。也好,那也不算坏事。”
下午去看的时候人不是很多,可是难得的是看到一些父母辈甚至爷爷辈的人,虽然人气似乎不怎样,可是少了平时电影院里的喧闹。安静甚至一直保持到散场……
选角应该可以说是成功的,真实人物上的选择,甚至保持到了形象上的统一。不管是刚开始就座位问题的毫不妥协到最后关于量刑的坚持立场,刘松仁把一个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的律师演得很是慷慨激昂。英达虽然出场的戏份并不是很多,但他流利的英语和面对战犯咄咄逼人的气势已经圆满完成任务了,尽管刚开始看到他还是忍不住想笑了一下,可很快被带入了剧情。曾江的演技更是不用多加评论,他演的向哲浚遇到任何问题都沉着应对,不仅是梅汝璈的师兄,更是在最后关头激励他“只要你没把老子打死,老子还是会站起来”。
不知道那些饰演日本战犯的日本演员是抱着怎样的心情来演。要直视自己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最新三联的速览里很巧的有篇报道:“《明镜》周刊一直在关注着作家格拉斯,1959年《明镜》曾给予格拉斯小说《敲鼓手》最高的评价。最近封面报道也将可能引起了争论。格拉斯承认自己在年轻时曾经加入过纳粹冲锋队当时的他只有17岁。该事件在德国引起了人们对格拉斯人格的争议,一个曾经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为什么现在才承认自己不为人知的历史?格拉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甚至被认为是德国战后道德的楷模,这样一个被人们认为道德楷模的人怎么是纳粹冲锋队的一员?德国人应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有黑暗过去的作家?战争的阴影在德国人心中还要停留多长时间?”战争的影响之深远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可以预知的时间,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原子弹的后遗症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彻底消除更是未可知。宫崎峻的《萤火虫之墓》讲的就是两个在战争中的孩子的故事,宫崎峻少见的残酷,不愿意再看第二遍的电影,不是他狠心让孩子来面对这段历史,而是孩子根本就逃不开历史。
导演的观点很鲜明,两条线索交织,一边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审判,一边普通的日本人民如何面对战后的生活。法庭上,战犯们面对指控依旧对自己的罪行矢口否认。法庭外,本该安居乐业的老百姓却饱受战争梦魇的继续折磨。刚开始梅汝璈在日本大街上被俩酒醉的日本人挑衅,他们嘴里叫嚣的就是打败他们不是中国而是美国。以前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日本对二战战败的原因归结于“屈原、苏武”,指的就是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的武力,原子弹的威力给日本的后方重大的打击,苏联在前方战线和中国一起给了日本更是致命反攻,只是他们都觉得中国没有实力这样做……
谢君豪和曾志伟在里面都是演两个日本士兵,一个活在失败的屈辱和对中国的仇恨中,一个则因在战场上罪行而被良心谴责。他们的结果都是死亡,只是一个继续在仇恨中离开,一个则是释然。曾志伟金牌绿叶不是盖的,虽然也只是几场戏却抢尽了风头,在小酒馆里的突然下跪道歉,在家里一直默默的锁眉喝酒,直至最后揭开真相的平静,不知道除了他还有谁更适合这个尽管平凡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导演选择谢君豪只是因为他的英语流利吗?虽然他当年因为《南海十三郎》拿到了影帝,可这里的表演跟以前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突破,喜怒大形于色,尽职的绿叶就是了。他演的那位日本士兵既值得同情也让人很想恨他,同情他失去弟弟和亲手杀了自己爱的女人,同情他一直在仇恨中生活……
只能说一切都要怪战争,杨威利说过:“人类各种行为中,最为卑鄙无耻的是什么?——权力的拥有者和谄媚权贵的人藏身于安全的场所,歌咏战争的伟大,用爱国心和牺牲精神的名目,强制将与自己无关的人送往战场,这种行径最是无耻!”那些受审的战犯就是这些最无耻的人,他们打着无数冠冕堂皇的名号把无辜的平民送上战场,又发动战争让另一些无辜的平民陷入死亡。林熙蕾演的日本女记者要面对不仅是自己理想的沦陷,爱人的离开甚至还有自己哥哥和妹妹都遭受了战争的摧残,她的妹妹本应爱国响应号召,最终成为了慰安妇,她开始发现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判断。朱孝天演的中国记者算是最平淡的一个,如果没有战争,他和雄一、芳子将一直友好下去,可惜,最后不得不朋友反目爱人分飞。
还有那个小酒馆里的漂亮老板娘,她对每个人,不管是中国法国、美国驻军还是日本退役军人都一样友好,她甚至还说着很好的中文。在小酒馆里本该一切和平相处,就在老板娘给向哲浚他们唱着日本民歌跳着舞的时候更是无辜的成为了他们的代罪羊,至死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导演在历史事实之外虚构了这几个代表人物来反应战争的罪恶。在电影里更是大量使用了历史影像和情节画面相互出现,再现了历史真实。谢晋导演说这是部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其实我们这些历史都学过,可是文字在真实到残酷的影像面前苍白乏力。放映时候连手机和窃窃私语都很少,电影散场以后,更是少有的安静,每个人都默默的离开。
再借用下杨威利的名言:“在人类历史上原本就没有永久的和平。所以我也不会有如此的期望。但是却能有数十年和平的时代。如果说我们必须为下一代留下某些遗产的话,我想最好的还是和平吧。而把前一代遗留下来的和平维持下去,那就是下一代的责任了。如果每一代都不去忘记自己对下一代的责任的话,那么大概就能保持长期间的和平吧。如果有所遗忘而把先人的遗产坐吃山空,那人类就得再从头开始了。也好,那也不算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