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再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第一感觉我觉得又是一起校园欺凌案,想起来看的第一部小四的小说《悲伤逆流成河》还是高二。同样的人设,女主都是家庭条件不好(不是指穷,还是指存在性质上的不好),都有一个喜欢女主,自愿保护女主的男孩。只不过,逆流成河里面的男生人设都自带包装了一些光环,家境优渥,成绩优异,和女主形成鲜明的对比,少年的你里面的男生(小北)却是一个混混,和女主没有半点的关系,后来的联系和纠葛全都是因为,女主走投无路,男主也并没有什么不接受的理解,自然结合的结果。
2.简单讲一下这个故事吧,女主人设:姓名陈念,成绩优异,没有介绍父亲,母亲卖劣质面膜被告,女主常年自己在家,家庭对女主的庇护为零。不得不介绍一下施暴者:魏莱,家庭条件好,看重教育,成绩优秀,外人面前的乖乖女。魏莱盯上 陈念,欺负她,陈念的不得不,让她向小北求助,保护她,直到高考结束。后来,上下学小北都跟在陈念的后面,保护着她。很喜欢这个镜头,感觉充满了安全感,同事在好友圈说,这个电影看到最后太压抑,给人看不到希望,不知道为什么,我却看到了满满的希望。后来陈念因为魏莱的言辞,失手推了一下,导致魏莱致死,尸体在高考前期被发现,陈念接受了调查但还是完成了考试,600多分,是上北京大学的成绩,一边是高考完的解脱,高分的喜悦和甩不掉的人命,电影就是这样,让你压抑让你难受。陈念和小北约定好,小北给陈念顶罪,“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说实话,曾国祥的特写也太出色了吧,一下子就赚足了大家的眼泪,以及就在一瞬间就能get到千玺弟弟的颜。最后的情节,被很多人吐槽,因为警察告诉陈念,“小北因为强奸罪和杀人罪,背叛了死刑,因为他已经是成人了”,陈念的世界一下子崩塌了,陈念最后自首了,背叛了4年,大学一定是没有去成了,片头和片尾都能看到后来的陈念做了一个培训班老师,有些人觉得遗憾,其实我觉得结局其实挺美好了。
3.有人吐槽他们在认罪的这部分情节太潦草,很不合逻辑,莫名其妙的结尾有点鸡肋,其实想一想,我觉得蛮合理的,为什么从一开始商量好的由小北来认罪到后来陈念自首,感觉和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如出一辙,只不过这里警察对陈念说的是谎话,而X的献身里面,警察对女主说的是女主不知道的那部分事实。还有一点类似的就是,小北为了替陈念顶罪,制造了强奸的证据,就像X的献身里面的石泓,为了替女主顶罪,又制造出来另一个杀人案。少年的你里面有一段警察去魏莱家的镜头,讲述了一个理论是看他们单纯的眼睛,怎么可能会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呢,只会被他们欺负。所以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想起来了一部韩国电影《杀人回忆》,故事的最后给人留下来一个结论就是:任何看上去很普通的人,他内心在想什么我们都无法揣测,大多情况,凶手可能不是面带恶煞的人,而是淹没在人群中的普通人。想到这些不仅让人起鸡皮疙瘩,我们无法选择别人会是怎样的人,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保护自己。还有一个结论,在朋友圈看到和晨晨讨论的,她觉得:一个小混混的十几年顶替一个好学生的四年牢狱,换一个好学生上名牌大学,和一个好学生四年坐牢,哪一个更有希望?--她觉得最好的结局就是小北去做十几年的牢,陈念去上她的大学。她说的这个结论让我想到了有一期奇葩说,辩题叫《贾玲到底该不该死》---有两艘船,一艘关着贾玲,一艘关了100个普通人,有一个按钮,按下的话,100个人自由,贾玲的船爆炸,不按,100人所在的船爆炸,你是否会按这个按钮。这个辩题我记得印象深刻的是高晓松和蔡康永的话,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管别人会不会去按这个按钮,作为自己是不会去按这个按钮的,为了人最后一点尊严,即使最后死去也接受的。其实对于一个旁观者,我们没有什么资格去判定到底是陈念坐牢好还是小北坐牢好一点,这个世界就是有很多很黑暗的事情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还是有更多的人是活在阳光底下的,电影结尾,陈念和自己的女学生走在前面,小北走在他们的后面,有些人觉得这是另一种绝望的延续,我觉得那种一种新的希望,因为陈念已经不是那个一味隐忍,只想高考完的陈念了,而小北,也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小混混的小北了。
我们无能为力,但能改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