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社会价值与演员的演技盖过剧作本身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剧透分割线------------------------------------------------看完影片,我充分确认之前被撤档的那一版结局绝对是周冬雨没自首,片头和片尾周冬雨如果能当老师,那记录里绝对没有犯罪前科,而且那位女审官的人物前后逻辑有冲突,前面对她的塑造是让人生厌的,从她和周冬雨的对话来看,周冬雨说“你们只会对被欺负的人说为什么只选我而不选别人?”,其实不仅是对女审官, 更是对司法和社会体制的拷问,后面明显看到导演对女审官人物塑造的缓和,可能是重减版不要让司法体制给人的感觉过于“冷”吧。。其实略微遗憾,影片前半段将校园暴力展现的非常好,尤其是那些被社会忽略掉的冷暴力,比如学生们对她的恶作剧,对她的偏见与冷漠,绝对比拳打脚踢更直击现实,遗憾就在于后半段过于想将观众带入情绪,从而将社会格局缩小,缩减成两个人情感上的剧作,会让观众的共鸣感疏离,忽略掉冷暴力的一面。导演聪明与极其有勇气的一点在于,通篇对演员的大特写,对于人物情绪的捕捉非常有利,而勇气在于对演员演技的认可,易洋千玺的这部戏绝对证明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情绪拿捏的极其好,非常有可塑性,哭戏非常自然,而周冬雨自然不用多说,影后级别,我最想说的是使用暴力的那位女演员,表演也相当自然,性格的拿捏非常成熟。总结来看,我们应该多输出一些这样的电影,让其社会价值更大。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守望者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