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不禁风的道德

有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在近代,无论东西方,年轻女性要什么社会都会迁就
侯麦挑选的女主角就恰到好处,按照传统审美观海蒂不算漂亮,也不优雅,却更能达到电影需要的前置:年轻就能PK掉所有的理性认知,理性在动物性面前岌岌可危
剧中两个男主角就是这种形态的牺牲品:一方面他们压制不了渴望得到年轻女性肉体的本能,另一方面又会陷入深深的失落感:社会推崇的他们自认为自身必须肩负的崇高的道德使命感,和社会默认的年轻女性自带光环的特权地位对他们的价值观的打击
他们以为按照社会对价值的刻画,他们理当是受瞩目受尊敬受吸引的special one。结果发现他们不被重视
在与商人的较劲中阿德里安感觉到了成功,更深刻了他的卢梭强于铜臭的错觉;在随后而至的漫不经心的冷落遭遇后才意识到,层次落差不会带来感情的另眼相看,漫不经心的感情付出也只能得到漫不经心的感情回报
魅力缺失的认知可能是对人的存在感的最致命的打击。
《马德里1987》说的也是同样一个现实。跟《女收藏家》相比电影的现代感更强而古典美感含蓄感不足。Maria Valverde过于惊艳所以印象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男人都有两个嗜好:劝良家妇女下海,劝风尘女子从良
因为跟成就感征服感所带来的存在感有关。可以理解成这是忽略道德观念的纯粹的隐藏的个人欲望
潜意识中 男性的存在感永远高于道德感,永远以beings代替being。几千年的男性文化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