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电影”下对高考的观察与记录

“真实电影主张纪录片采用采访和观察的方式,来对现实进行人为诱发出的情势进行拍摄。”在表现手法上看,《高考》借鉴了“真实电影”的成果来完成对当下中国高考的观察与记录。整部纪录片没有解说,也没有添加过多的背景音乐,用纪实拍摄手法讲述在高考道路上学生、老师与家长的不同心态和选择。
毛坦厂中学被称为高考工厂,以严厉教学和高升学率被大家熟知,而它也是《高考》中首选的拍摄地点。纪录片将毛坦厂中学里的诸多日常表现在镜头里,例如教室内学生上课读书的全景镜头,考生家长在租住楼房里做午饭的俯拍镜头,将学生与家长的紧张与劳累的生活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日复一日的学习镜头中,也有重点表现的“主角”,选取何飞、吴世康等几名复读生与老师程晓东比较突出的人物,循序渐进讲述他们截然不同的经历,并在结尾交代他们在高考后的结果,让纪录片不那么枯燥,在叙事表达也松弛有度。
纪录片《高考》从大众熟知的“高考”入手,以朴实的镜头语言为观众讲述了不同地域和思想观念下的学生因高考发生人生转折的故事,客观展示学子的选择与社会现实。
虽然高考每年都会发生,但关于高考的纪录片却很少,纪录片《高考》却能直面当下社会尖锐的高考话题,用真实、深刻的镜头把当下涉及的问题展现出来,已经是一次别具意义的突破,即便它仍存在不足的地方。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哲也安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