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没有见过光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很多年前,当我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在网吧看《美国往事》。电影最后,面条对麦克斯说,“我们浪费了一生”。那时,我不是很理解。那个年纪的我,觉得他们过的很“跌宕起伏”,怎么就浪费了一生呢。
后来,随着年纪渐长,慢慢也能体会到这种“浪费一生”的感慨、悔恨和无奈。
安藤忠雄说过,“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大师是幸运的,在年纪青青时,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信念。有多少人终其一生,被人生路上各种风景吸引,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度过,到头来却觉得没有任何意义。面条就是这样的感慨。
然而,比这更无法忍受的,是人生原来有信念,也为之奋斗过,却由于种种原因,不得放弃,碌碌无为,聊此残生。
王志文就是这样的人。从电影中传递的点点滴滴来看,王志文和李立群原来是革命党人,从年龄来看,辛亥和北伐应该都有参与。王志文可能还经历过九一八。王志文后来因为失误丢了“军饷”,导致队友被团灭,跑到法租界,做起杀手,聊次残生。同时,也攒钱想还上“军饷”,以弥补自己的过失和内心愧疚。
王志文这个杀手做的是非常讲“信誉”的。影片最后,一片混乱中,他找到波波,对着他完成第三枪,说合同履行完毕,然后,开始执行刺杀波波的合同。这场景,有点黑色幽默。但也可看出王志文内心的坚守。虽然已经不是革命党人,但做人做事还是有自己的底线。这一底线,就是他与其它趋利避凶者的区别。如波波、皮特、杀手唐,都是机会主义者,他们也许有自己的行事原则,但没有底线。
看这片子,很容易想起《罗曼蒂克的消亡》。影像风格上,《罗》更加抓人。但立意高远上,《最长一枪》更胜一筹。
《最长一枪》的内核和姜文的《让子弹飞》非常相似。都是理想主义破灭的主角对庸碌世界的反抗,是一生的最后一搏。
很多导演都有化平庸为神奇的才华。比如罗德里格兹和昆丁,两人能够把平平无奇的类型电影拍的妙趣横生、彰显风格。再比如王家卫。其实王家卫的大部分电影都是普普通通的都市爱情故事,换个导演来拍,可能就是平庸和乏味。但王家卫就能够拍出风格,拍出闪光点,这就是导演的价值。《最长一枪》是徐导的第一部作品,已经可以看到一个坚实的内核和颇具风格化的影像。相信如果在风格化上更近一步,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