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评价攀登者,值得去影院一看

我并不是无脑吹也不是无脑黑,作为一个喜欢任何好电影的人,为了今天这个评论,我看了攀登者三次,中国机长三次,当然了,我都是在手机上看的抢先版,从画面质量肯定不如影院的你们,我这里只说剧情,不谈别的。因为从画面特效来讲,攀登者和中国机长都是没有问题,那些黑或者吹的也没有从这方面去吹毛求疵。先说说中国机长吧,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前面剧情很紧凑,但是到了安返落地之后,剧情一拖再拖,再没有之前的紧张感也没有任何高潮和兴奋点,当然了,有人会说事实就是如此,难道要再编出点什么剧情给大家看吗?如果电影只到安返落地就结束,我觉得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空难电影!这是第一遍感觉。在看第二和第三遍之前,我温习了下空难的真实过程,大家或许不理解为什么会有关晓彤饰演的航空爱好者这个戏份,其实真实情况是空难挡风玻璃貌似就是她们先发现的,带着这个人设我看了第二和第三遍,说实话,感觉就算知道了这个人设,这个剧情也是可有可无的,朱亚文的出场足以弥补关晓彤的戏份。然后回到第二和第三遍观影上来,剧情咱们只集中在空难部分,不是说拍的不够好但是多看两遍之后,发现空难的时候貌似机长和空姐们都是各忙各的,谁也没有帮到谁,现实中或许也是这样,毕竟那时候也容不上有什么交流。其实这时候有个人是可以穿针引线的,那就是杜江,但是吧,很遗憾,导演没在这上那里面去花心思!这部片叫中国机长,但是整体篇幅,集中在机长这块的剧情并不多,更多的是在空姐上了。其实想想也可以理解,有剧情冲突,才能有更好的观看效果,但是如果大家多看两遍会发现,空姐们在空难时其实没做什么,里面的剧情冲突也没有设置太多,更多的体现在了飞机的颠簸上,一群空姐更多的是坐着,通过话疗把乘客安抚在了座位上,正如开头部分危险预警方案说的那样,如果出现了飞机释压怎么办,(可能空乘条例也是那么写的吧)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安抚乘客,请相信我们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有能力有信心确保大家的安全。看过第二和第三遍,发现这部影片没能给到什么深层次的东西,只是关注了空难本身,更多的是一次记实,好像在说我们中国机长多牛技术多高,可问题是空难时给机长的镜头太少了,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就算是当时秀一波眼花缭乱的操作也行呀,可是并没有,所以对于中国机长我没有了去影院观影的欲望,看一遍就好了!现在说说攀登者,还是说第一遍的感受,感情戏是硬伤,觉得一个好好的题材非的加上爱情,没有必要,如果是战友情,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大无私精神,或者会更好!对于当年老一辈攀登者,我们所知甚少,为什么一定要登顶也不知其详!看了相关的历史,才知道当时为什么一定要登顶,死了也要登上去,因为这是事关国家主权的问题,但是这一点电影没有给观影者一个很好的铺垫,哪怕把当时中国和尼泊尔谈判的东西拍上一分钟镜头都是好的,有了直观的感受,这种民族自豪感才会更强烈,才会有第一次登顶遗憾的感同身受!山就在那里,这是电影反复强调的一句台词,第一遍看的时候,没太多感觉,但是看过第二遍和第三遍,才发现这句台词很有必要,任何风浪都是一座座山峰,不因你我的退缩而变动!再来说说感情戏,大家都说是两段,但是我看到了三段,可能是我自己脑补的,那就是胡歌和队医!看第一遍的时候也觉得胡歌是因为愧疚才把保暖防风的东西给的赵医生,让她安全度过了一个晚上,但是看了第二和第三遍,我觉得或许不是这样,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个缺憾,还记得当初胡歌为什么掉队来晚了么,很有可能他在来的路上就认识了赵医生,甚至是帮了她忙,不过可能受了点伤,被赵医生救治了下,以他饰演的杨光那种贫嘴开朗性格,有可能两个就开始熟识了,电影里有一点可以作为证据,就是杨光受伤被伙伴送到医院,赵医生对阳光的态度,对待别人都是很严肃的处理病情,到是到了杨光这,除了救护外,她还说了句,国家派你们是来登山的,不是装病泡医院的。后面赵医生和杨光还有个深谈,那个时候或许杨光就有了对她的好感,也就有了后来危难之中阳光的舍己为人,在那个年代,战友情是可以为了别人舍弃自己生命的。这条感情暗线是我看三遍后自行脑补的,很感人!如果不对,也希望大家不要喷我!感情戏,在这部电影里第一遍感觉加不如不加,但是加了也没有拉低影片太多!第二和第三遍,感觉除了感受到了攀登者的侠骨,又体会到了他们的柔情!有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去体会的,就好比星爷的喜剧之王,每一遍看的感受都不同!虽然这部和喜剧之王没有什么可比性,毕竟类型不同,但绝对值得我们去安静的欣赏,细细的体会!所以,我推荐攀登者!而且我给胡歌满分,其他人演技99.9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