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导演不当干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到这片子的宣传片的时候,我觉得很有意思,把导演当成宣发阶段类似明星效应的处理,在我看来是一种小小的转变——在面对广大观影群体的宣传时,导演或许将为一部电影承担更多的标签作用。这种转变在我看来是利稍大于弊,甚至有点小窃喜。但是依然没打算看。
直到国庆前夕,我发现周围的人纷纷踏上前往电影院的路,才后知后觉,观看这部电影好像已经成为了提前为祖国庆生的一种仪式,顿时对观众的行为和情绪产生了兴趣,这才临时买了凌晨档的票,赶上了为祖国母亲跨年庆生的最后一般车。
但是看过之后,心情却有些沉重。首先,对这部片子,我已经无法用是否是一部好电影来评价它。因为在我看来,一部电影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导演作为“作者”所做的创作,另一部分是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为完成电影所做的努力。这部电影集合了目前中国最顶尖的演员阵容,象征了中国顶尖的编剧水平,拥有最得天独厚的资源……但也正是这一步把导演当明星宣传的电影,在导演这一块却露了怯,惹得我在影院频频掩面。
整体而言,这部电影是想通过这七个短片将小人物与国家大事件串联起来,试图展现普通人与国家命运的关联。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电影早已发生的当代转向——关注个体,更加内化。这种做戏的方式,最难取巧,但是这些小故事的切入点都非常优秀,编剧团队不辱使命,同时也更印证了在我国轰轰烈烈的复兴之路上,确实有着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待挖掘。以下按照七个短片分别分析。
《前夜》——管虎
这个故事本身我非常喜欢,国庆大典电动升旗装置的设计师,因为戒严不能实地检测,就在四合院模拟一个升旗过程来做实验,多有趣又富于意味!但是导演出了大问题。首先是表演状态,黄渤夹生的方言就不多吐槽了,但是作为这样一个角色,我能看出很多设定:古代匠人和现代科学家的结合、为事业忽视家庭、秀才与兵、重大的荣誉与使命在肩……从情节上给这个人物做了很多很好的设计,但是表演上几乎没有展现,我觉得这些以黄渤的实力是可以做到的,所以问题一定在导演。
其次,很重要的三场戏都拍砸了。院子里模拟升旗、群众来送金属、黄渤爬旗杆。这三场戏的分镜、调度、节奏、设计感全面垮塌。而且由于每个导演要完成相应的时间配额,同时内部设计的喜剧动作不足,所以这些展示型的场面被拖得时间很长。直接导致严重的疲劳感。情绪没有递进、内部节奏没有控制,尤其是老百姓送东西那场戏,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煽情点,拍的那叫一个稀碎!
《相遇》——张一混
这个短片看得我真是又气又无语,整个人在座位上拧成一团,那天在资料馆看《开往春天的地铁》时的感觉它又回来了,张一白真是从来都不会让我失望呢。开场几乎全是近景和特写,可能是搭景的原因吧。张译第一次和张嘉译说话时候的表演让我眼前一亮,状态和情绪非常饱满。但是之后的事情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周冬雨露了脸之后,我们迎来了漫长的公交讨伐戏……这场戏有多烂,我相信就算是普通观众也能感觉到。我想说说这场戏本来应有的潜力。这场戏的人物情绪本应是非常复杂的。
这个女孩,痴痴地等了自己心爱的男人三年了,她没事就会来这辆公交上坐坐,来这里回忆当年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同时思考这个男人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不告而别?一天、一个月、一年、三年过去了,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她甚至出现了幻觉,仿佛这个男人会在某一个瞬间再次乘上这台公车,和她重逢。这一天,这个幻觉真的发生了……
她会做什么呢?是冲上去质问他当年去了哪,然后滔滔不绝地给他讲故事吗?嗯?嗯嗯嗯?
整个漫长的讲故事期间,张译真是如坐针毡啊,这戏怎么演?真是辛苦了!坐到后座之后,后景还跟舞台剧似的不停有人跑来跑去,这是干什么呢?
《夺冠》——徐峥
这部分看的终于是舒服点了。徐峥拿出自己的优势,把老上海的街道拍得清新脱俗,内部戏剧动作安排的还算不错,喜剧节奏虽然出了点小问题,不过看到我女神穿旗袍装出场的那一刻,这个票价已经值回来了呜呜呜。
《回归》——薛晓璐
中规中矩哎,看完就忘。
《北京你好》——宁浩
葛大爷加宁浩,我就想问,还有谁!拍小人物,陈凯歌也往后稍稍。这是这七部短片当之无愧的最高水平作品,小人物的困境、无奈、冲突、自我实现……要说唯一的不足,就是这些对宁浩来说已经太驾轻就熟了。葛优演的角色名字叫北京,最后看着奥运开幕,他渐渐跟着周围的人喊“北京加油!”越喊越激动,人物与国家命运的水乳交融到底是什么?这一个细节足矣。
《白昼流星》——陈凯歌
对这个片子,我就想问几个问题哈。
第一,为啥其它导演的部分镜头不是中近景就是特写,到了您这儿就哐哐往上怼广角大场面?
第二,其它故事都是大事件从一开始就和人物相结合,为啥到了您这儿就是麦格芬?
第三,为啥刘昊然在哪个宣传平台都是第一男主角?
第四,每个故事之间是通过一个书写镜头来衔接的,影片结尾的时候为啥没了?没写完?不把强迫症当人?
第五,白昼流星?
《护航》——文牧野
别说,文牧野这段拍得还真超出我的预料。节奏和叙事整体性较强,竟然还有那么一点点风格一样的东西显现了出来。而且,作为最年轻的导演,文牧野是唯一一个在这样一部电影里玩三俗段子的——“你天天在外面开飞机,我……”哈哈哈,我敬你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