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夹生的麻辣烫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1分,观看之前,我抱着很高的期待,但是看之后相当失望。它在我眼里,只是一部平庸的夹生饭电影。
电影头半截用农村小青年进城的无厘头笑料开头,后半截画风突变,试图以体现小人物命运多舛的悲哀情节收尾,生怕观众没看懂导演的意图,加了一个“画龙点睛”的片尾曲。称它为喜剧吧,笑料不够充足(眼镜在马嘉旗屋子里疗伤那一段比较搞笑);称它为悲剧吧,悲哀不够深刻;爱情?犯罪?各种题材好像统统都有一点沾边,但又统统就只有一点点。人物行为动机不够真实合理,多线冲突不够激烈。就好像要做一锅乱炖麻辣烫,但把乱七八糟的食材丢进锅里后,水都没煮开,导演就匆匆关了火,就这样把一锅夹生的麻辣烫端出来给观众体验。
这部电影的立意大致是明确的,但切入点选择不当。由于电影的主要角色都是城市里的底层小人物,结合片尾曲,笔者猜测导演的立意是想说明小人物的人生命运多舛、身不由己。问题在于,这部电影里的角色,没有一个是老老实实搞一份正当职业的,一进城就要抢劫的村民、爱上屌丝的妓女、不务正业的保安、哪一个能代表城市中勤勤恳恳谋生的普通市民?这样的角色,即使命运再曲折,如何能激起普通人的共鸣?
其次,电影的剧情实在太牵强、太扯淡了,剧中几条主线,人物行为、动机都极其不合理(脑残)。
先讲讲毛贼抢劫的故事线。两个刚进城的毛贼,连抢劫后离开的路线都没有策划,问老天借来的胆子抢劫?抢完在城市巷子里乱跑,又没有警察追,为何无缘无故大白天从窗户躲进一个人家?为何这个人家里这个瘫痪了的疯女人,不仅没有想办法报警,还央求第一次见面的毛贼送她上黄泉路? 为何毛贼半日不到,就从想着怎么逃走,变成对一个陌生的女人展开临终终极关怀,最后大家还组成了阳台上有说有笑的谈心三人组?
再看工地保安马先勇的抓贼故事线,更无法用常理来解释。一个保安,在整个城市里到处游走,拼了命去找线索、抓毛贼,寻找工地挖出来又遗失的猎枪呈给警察,原来动机就为了继续当一个辅警?他最对不住的,是自己害得全身瘫痪的妹妹和失去母亲的女儿,但整部电影中完全没有他对妹妹和女儿的遭遇进行赎罪的剧情,甚至他就没想过救赎,而是一心抓毛贼?他当个协警的念头,居然比照顾全身瘫痪的独居妹妹、高一叛逆又迷茫的女儿更重要?为此还不惜让毛贼近距离一枪打在身上,差点一命呜呼(其实居然2米内中枪都没有死,这也是很神奇的)?这位保安属狗吗?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再说电影的感情线,看得笔者尴尬症都犯了。跟嫖客演cosplay演得贼溜、挑逗嫖客贼内行、给钱做什么都行、和嫖客在床上嘿呦嘿呦地起劲的妓女真真,居然只是卖艺卖身不卖心的清纯少女?因为同村的穷得一逼,又憨得一逼的大头天天微信语音和她聊天,就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还为他欺骗警察,带他从抓贼现场逃跑?
毛贼眼镜那条感情线更扯,和瘫痪想寻死的疯女人相处了半天,就爱上了她?还为她画了个粉笔画?这爱情套路!琼瑶阿姨都不敢这么编!
天呐!! 是剧里所有角色都脑壳坏了,还是编剧的脑壳坏了?
还有,这部电影除了妓女真真,几乎其它演员都用力过猛,念台词都恨不得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其中,马嘉旗这个角色特别失败。
一个生无所恋,打算自杀的人,不是一股混混沌沌、死气沉沉的样子,反而逮谁骂谁,刺耳的高尖声音能把天花板都吼塌。而且大脑特别清晰,骂人的话逻辑特强,一句接一句能把对方堵得无语凝噎。一个真的决定自杀的人,死前绝对不会大喊大叫,更不会和陌生人东扯西聊,参考《我不是药神》中身患绝症,被多次化疗的剧痛和无力承担的医疗费逼得终于绝望的吕受益,半夜里他回头看了一眼妻儿,眼底有些凄凉,一转身从窗台跳下去了,动作一点拖泥带水都没有,仿佛只不过是出门买菜。
只有妓女真真,她没有歇斯底里,她情绪是收着的,她在警察局被问话的那段剧情,在整部电影是唯一让我感到一丝“真”的地方。她低着眉,面无表情,回忆大头和她的故事,说到“他说城市太大了,找不到方向”,她抬起头看窗外,光线照在脸上,有些落寞,说到“他说要和我结婚”的时候,她有些害羞,低头咬起嘴角轻笑。警察问那个抢劫的人的名字,她撒了个谎,说“波仔,陈波波”,眼睛眨了几下,眼神有些闪烁,再回复面无表情,望回地面。
笔者真诚给导演提议,想讲喜剧背后的悲哀,请把周星驰的电影再看一百遍。想讲多线情节的相互交缠冲突,请看多几次《Crash》。想讲城市里小人物的故事,请看多几次娄烨。既然有把自己的作品搬上大屏幕的决心,就别只看东北二人转,麻花大剧场了,顺便把《演员是怎么炼成的》也多读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