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学、有爱,以及白色

这个年代内涵已经变得不太重要。这几天听到不少人在议论"无极",似乎是贬大于褒。我在想,十年前的霸王别姬给我的是什么样的震撼,同样一个导演为啥差距就那么大捏?韩寒毕竟还是个孩子,说的话也未免天真。神六就是要上天的,而中国电影还是在地下比较能达到水准。可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照样有人趋之若骛,票房根本不是问题,负面评论不在话下。结果呢,大众在谩骂和反谩骂中记住了它,它便火了,陈导便笑了。
扯上无极并不是想拿它来做对比,坦白说我没看过无极也没有发言权,更何况此陈导也未必就比彼陈导高明。那我为什么会喜欢如果爱更多一点呢。
要感谢南昌电影院独特的“轮回放映”机制。在一片黑灯瞎火还要人搀扶的情况下走进影院,一片白色、一段安静的音乐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想这就是我最初喜欢上这部电影的地方。后来当我再次看见这一场景的时候,我便明白这就是我喜欢上这部电影的全部理由。
学友的歌声一直是我从小向往的地方。算来自己听歌也有十五个年头了,真的能坚持下来一直关注的却没几个。91年的每天爱你多一些是一个高峰,经过的前面几年的青涩,此时的他已经日渐成熟。歌声没有过多的修饰,虽然总是抛不开香港音乐的商业气息,但确实能打动人心。后来随着他声名鹊起、无数奖项尽收囊中,实力派的他在歌唱技巧上不断超越,以至于到后来已经有点卖弄的成分了。自从他举办了世界巡回演唱会、跟米高积逊同台领奖之后,慢慢的又开始了回归。也许是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发现对那些炫技的歌曲已经不很喜欢,经常在KTV唱的或者MP3中播放的都是4分多钟的抒情慢歌。
学友这次在片中唱了三首歌,除了主题歌,另外两首都是出现在剧中。为了角色和剧情的需要,学友又拿出了他看家的炫技唱法,也许他也想起了他的雪狼湖。但那样的声嘶力竭是我不喜欢的。反而是结尾的主题曲如果爱,没有高音、没有长音,配合画面,缓缓流出。。。
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初恋了,分开了,重逢了,受伤了,再也回不去了。也许现代人都活得太复杂,只有简单的故事才能让他们感动。学友在片中扮演的导演说“在这部电影里没有爱”,从结局看来,他说的没错。可那些清晰的回忆不是爱又是什么呢?十年后周迅眼中期待的神情是什么?金城武一次又一次跳进泳池是为了什么?学友费尽心思的修改剧本是为了什么?两手一松直直坠地是为了什么?最后两个人都离开了周迅又是为了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爱,区别的只是爱自己或者爱对方。
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池珍熙这个角色多余,的确,这个长着一张亚鹏脸的韩国男人在剧中确实不怎么讨好,虽然媒体将他第一次开口唱国语歌作为影片的一个卖点。不过抛开电影本身,我却最喜欢这样一个角色。那最吸引我的一片白色和低吟浅唱都跟这个小眼、礼帽、大衣的“旁观者”有关。学友的歌声是电影之外的“旁观者”,韩国男人和飘着白雪的世界是剧中的“旁观者”。每个人都在上演自己的如果爱或者如果不爱,每个人都是别人的旁观者。人们常常只在别人或者自己的过去里看到爱或不爱,就像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着悲欢离合。我想,池珍熙最后上车前那个笑是对爱的肯定,因为爱本身并不是一个好或坏的东西,习惯了旁观者的我们只能肯定。
在这个年代探讨内涵似乎没什么意义了。很少有一首歌能让我听上一下午了,足矣!
扯上无极并不是想拿它来做对比,坦白说我没看过无极也没有发言权,更何况此陈导也未必就比彼陈导高明。那我为什么会喜欢如果爱更多一点呢。
要感谢南昌电影院独特的“轮回放映”机制。在一片黑灯瞎火还要人搀扶的情况下走进影院,一片白色、一段安静的音乐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想这就是我最初喜欢上这部电影的地方。后来当我再次看见这一场景的时候,我便明白这就是我喜欢上这部电影的全部理由。
学友的歌声一直是我从小向往的地方。算来自己听歌也有十五个年头了,真的能坚持下来一直关注的却没几个。91年的每天爱你多一些是一个高峰,经过的前面几年的青涩,此时的他已经日渐成熟。歌声没有过多的修饰,虽然总是抛不开香港音乐的商业气息,但确实能打动人心。后来随着他声名鹊起、无数奖项尽收囊中,实力派的他在歌唱技巧上不断超越,以至于到后来已经有点卖弄的成分了。自从他举办了世界巡回演唱会、跟米高积逊同台领奖之后,慢慢的又开始了回归。也许是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发现对那些炫技的歌曲已经不很喜欢,经常在KTV唱的或者MP3中播放的都是4分多钟的抒情慢歌。
学友这次在片中唱了三首歌,除了主题歌,另外两首都是出现在剧中。为了角色和剧情的需要,学友又拿出了他看家的炫技唱法,也许他也想起了他的雪狼湖。但那样的声嘶力竭是我不喜欢的。反而是结尾的主题曲如果爱,没有高音、没有长音,配合画面,缓缓流出。。。
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初恋了,分开了,重逢了,受伤了,再也回不去了。也许现代人都活得太复杂,只有简单的故事才能让他们感动。学友在片中扮演的导演说“在这部电影里没有爱”,从结局看来,他说的没错。可那些清晰的回忆不是爱又是什么呢?十年后周迅眼中期待的神情是什么?金城武一次又一次跳进泳池是为了什么?学友费尽心思的修改剧本是为了什么?两手一松直直坠地是为了什么?最后两个人都离开了周迅又是为了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爱,区别的只是爱自己或者爱对方。
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池珍熙这个角色多余,的确,这个长着一张亚鹏脸的韩国男人在剧中确实不怎么讨好,虽然媒体将他第一次开口唱国语歌作为影片的一个卖点。不过抛开电影本身,我却最喜欢这样一个角色。那最吸引我的一片白色和低吟浅唱都跟这个小眼、礼帽、大衣的“旁观者”有关。学友的歌声是电影之外的“旁观者”,韩国男人和飘着白雪的世界是剧中的“旁观者”。每个人都在上演自己的如果爱或者如果不爱,每个人都是别人的旁观者。人们常常只在别人或者自己的过去里看到爱或不爱,就像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着悲欢离合。我想,池珍熙最后上车前那个笑是对爱的肯定,因为爱本身并不是一个好或坏的东西,习惯了旁观者的我们只能肯定。
在这个年代探讨内涵似乎没什么意义了。很少有一首歌能让我听上一下午了,足矣!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