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养成习惯,面对生活启示要勇敢改变不良习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低俗小说是昆汀导演的一部电影,拍摄于1994年,被分类为犯罪电影。主要讲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金表,邦尼处境三个故事以及序幕和尾声两个部分。影片拍摄手法很有特色,将影片整体故事拆分为若干部分,打乱顺序,重新排序,初看上去每一章节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但仔细一品,各个故事之间实则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个故事的发生对下一或上一故事的发展都有着影响,引人深思。
这部非线性叙事电影里,文森特在大多数章节都出现过,通过还原文森特的经历大致可以梳理清整个故事的原貌,而理解文森特这个关键人物对于低俗小说的理解很有帮助。文森特是一个黑帮打手,对黑老大很忠诚,影片中他一直在执行任务,有时是危险的杀人任务,有时是不危险的照顾黑老大妻子的任务,虽然从执行任务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森特没有私心,幽默风趣,举止散发着绅士魅力,然而并没有如此简单,影片想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有着许多优点的人却养成了致命的习惯。
仔细看过影片的人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反复出现过两次,每次出现后都发生了十分意外的事件,甚至影响了全局的走势。这个细节就是文森特在蹲厕所时看书——关于英国女间谍破案的小说。两次如厕后的意外:第一次是如厕后遇上劫匪南瓜、小兔子实施抢劫的现场;第二次遇上自己盯着的目标拳击手布奇,并被他杀死(如果把女主角Mia晕倒那次算上,就有三次上厕所后发生的意外)。我们不禁要问:上厕所与意外事件是有联系的吗?不管真相是什么,看到这样的结果很容易让人将上厕所和意外事件联想起来,毕竟对于执行任务的黑帮打手,可能时刻都有危险,谨慎行事要避免长时间上厕所。上述总结有点事后诸葛亮,但我们可以看到文森特的性格里有十分马虎的一面,对错误也不反思。还可以继续分析文森特的一些坏习惯,虽然影片没有直接交待,但通过任务对话和情节暗示,我们也能推断出来,文森特在饮食上来者不拒,不注重锻炼身体,对许多事情都不在乎(包括个人问题),不认为便秘对生活、工作有什么影响,依旧对垃圾食品情有独钟(早餐吃培根肉、爱吃新式冰淇淋、过量饮食),随身携带一本书来打发蹲厕所的时间,以及买完药性大的毒品后直接放进大衣外兜里,最终导致女主角Mia吸入过量而晕死过去。这些都可以看出文森特不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养成了许多不利于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另外,文森特对语言相当有品位,从欧洲回来后就向搭档朱尔斯大秀见闻和欧洲人的用词艺术,与朱尔斯辩论黑老大的女人足疗事件的性质,还向过来帮忙的沃尔夫说他要是加个“请”字会很好。去执行任务都一直携带着小说,可见,文森特也是一个在语言上是用了功夫的。
文森特的结局是在厕所里被拳击手布奇杀死,相信观众对这个画面非常震撼,我们不禁感叹世事无常。虽然有很大意外的成分在起作用,我还是想从影片中找出端倪。首先,在早上与朱尔斯一起执行任务过程时,他俩同时被射中数枪而没有死,就这个事件与朱尔斯争辩(下文交待具体争辩内容);其次,开车回来途中枪支意外走火打爆了一个黑人的头颅,只好请示黑老大马沙,马沙派问题专家沃尔夫(Wolf)来解决问题,而在情急时刻文森特提出要沃尔夫说声please才配合工作,却被沃尔夫训斥;最后,回到大本营汇报任务时,遇到刚被黑老大套路的布奇,布奇态度很好,文森特却不尊重他,还骂了他,可见此时文森特的情绪收到了朱尔斯、沃尔夫和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已经不受控制了,文森特的表现与同样是打手的朱尔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者应该能从上面的分析看出,文森特的性格是大大咧咧,不分轻重的,不去注意生活给自己的启示,也难怪后面死于布奇手上的命运。
文森特和生活中的普通人很像,有着优秀的品质,如忠诚、热爱文学。但他也有着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看上去很小,长期不注意会对生活、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决定命运,影片结尾暗示导致现实生活中人们厄运的事件在不停地发生。例如,明明决定不吸烟、少喝酒、不吃垃圾食品,却总为自己控制不住找理由,究其原因,人们往往有享受及时行乐的冲动,如文森特开着跑车注射大麻时无比愉悦的快感,就及时行乐吧也不管后果了。这些不良习惯看上去十分微小,是生活、工作中的细节,如果不去注意,长此以往还会养成忽略细节的力量的习惯,没准哪个小细节就会影响我们生命的走势。
相反,与文森特形成鲜明对比朱尔斯,善于主动抓住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朱尔斯在杀人前习惯性地背诵《圣经》里的一段话,“The path of the righteous man is beset on all sides,by the innequities of the selfish, and the tyranny of evil man.Blessed is he who in the name of charity and good will, shepherds the weak through the valley of darkness.For he's truly his brother's keeper and the finder of lost children.And I will strike down upon thee with GREAT vengeance and FURIOUS anger,those who attempt to poison and destroy my brothers, and you will know my name is the LORD,when I lay my vengeance upon you.”在每次杀人前他都要大声说出这段神圣的台词,以彰显他是正义的,为了拯救弱者而报复恶人。然而,在早上射向自己的子弹被挡的经历后,朱尔斯开始反思,对自己长期坚持的信念动摇了,并在随后的与夫妻抢劫犯对峙中觉悟,重新寻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认为是上帝在为他们挡的子弹,而他们其实已经死过一次了,而他之前是那段圣经里的恶人,因此朱尔斯决心放弃黑帮打手的生涯,在帮助夫妻抢劫犯之后,他的人生轨迹改变了,像他自己说的,完成最后这次任务后向马沙辞职,开始了寻找上帝启示的新生活。
在开车和餐馆吃早餐的过程中,朱尔斯就同文森特讨论过上帝挡子弹事件,文森特十分淡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电视里曾播放过类似的事件,而现实生活中就是有这样奇怪的事情发生,是朱尔斯想多了;相反,朱尔斯他回头仔细检查了墙上的弹孔,认为这是神带来的奇迹,他们俩现在应该已经死了,子弹不会无缘无故穿过他俩的身体,肯定是上帝帮助他俩挡住了子弹,上帝救了他一命,这件事一定要严肃对待,也就是立即辞职不干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打手二人组对这次执行任务的认识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分歧,最终分道扬镳,朱尔斯走上了救赎之路,文森特走向了死亡之路;影片这里暗示,现实生活中人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很难以他人的立场想问题,更无法看到一件事情的全貌,与真理也相距甚远。文森特之死,看上去十分意外,仔细斟酌因果,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坏习惯有要改变的必要,这对于一个高危险职业——黑帮打手来讲,是十分危险的,被人杀死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一个戏份较多的人就是拳击手布奇,他是马沙地下黑拳产业的赚钱机器之一,影片中位于低层,身不由己。然而他善于思考和抓住机会,在同马沙谈判时假意答应打假拳——输掉比赛,拿到这次交易的钱后,却暗地实施自己的密谋计划:在谢幕赛前委托同谋压下重金赌自己赢,并赢得比赛,拿到赌球的钱后再带着早已准备好的女朋友马上跑路。或者由于出手太重,或者对手没好好防守,结果是布奇一个回合就打死了他。“他们总是低估我”布奇说道,而此话在布奇第二天返回住所取金表时又说过一次,他用文森特落在厨房的冲锋枪射杀了正在守株待兔的打手文森特(文森特刚上完厕所、死时手上还是那本低俗小说),用过冲锋枪后还不忘擦掉他的指纹。可以看出,布奇不仅是一个谨慎行事的人,还有正直、善良的品质:他与马沙一同落入泽德和风琴店老板手上,他本能自己逃脱,但还是去营救了马沙,这因为如此,马沙才摒弃前嫌,与他达成和解。再次与文森特的境遇作对比,布奇在处理意外事件时表现出主动、果敢的特点,还能及时反思自己的错误(不该对女友发火,不该让她去拿金表,因为她不知道金表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在有情绪时也能控制住,并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有此对比,相信在我们生活中,应该知道要避免做什么了。
这部电影还有很多人物、很多细节这里没有讨论,如米亚、米亚的笑话,同样有着重要的寓意,不仅在画面中可看到,而且还蕴藏着人物的对话中,可见昆汀处理细节能力的恐怖。在这里向昆汀致敬,也希望这部电影能给更多的人带来一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