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应该佩服迪士尼的挖掘潜力

首先还是从动画技术层面上。
当迪士尼选定一个特定的文化作为影片的载体时,一定是它发现自己有挖掘出这种文化在动画风格上的突破的可能性。我认为这应是开始于形式上的突破。
在人物造型上,迪士尼大大借鉴了国画中对人物刻画的那种随意、写意和涵义。几笔勾勒就将人物的神情,心情和内在的性格表现出来。
你还会发现,影片采用了大量写意式的水墨画作为背景。山水,花草,庭院,田野。色彩并不是迪士尼通常的那种浓重,而是完全模仿了水墨画中的清淡。
但是注意,这里的水墨背景并没有从前小蝌蚪找妈妈的那种墨润宣纸的感觉,而是在写意的基础上融入了迪士尼一贯的厚实感。虽然背景空旷大气,前景轮廓分明,但前景背景却一致的彰显了浑厚的色泽,细细品来,少了一点潇洒,多了些许规矩。就像是草书的一竖一捺,本应悠然飘散,却被执笔者轻轻一顿,煞尾而止。
这种煞尾显然能够迎合美国观众的口味,但却不知那些国画大师能否接受这样的变化,确实,中国文化被别人搬上银幕,亲切,多少也有点别扭。可能美国人并不欣赏或者并不理解东方那种缥缈吧。
无论如何,这种尝试和创新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个人观点,中国的水墨动画领域应该是一个前人少有开发,后世前景广阔的新天地。就像是英国的粘土动画,日本的动漫,就是要在动画领域内树立自己的招牌,无论你美国人的动画资金多么丰厚,技术多么高超,但是想象力的层面上大家平等,只要我有我的独立的风格,我就有独立的空间去发挥我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动画的本质,有想象力的动画永远会有观众。
我们不缺想象力,我们缺少独立的空间。
说回来,迪士尼在挖掘水墨画这种形式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最明显的就是,老美能够在把握住技术这个赖以立足的强势的基础上把水墨画的潜力挖掘出来。
巍巍雪山,万箭齐发;茫茫雪海,战马奔腾。滔滔大雪,呼啸而来,奔流而去,技术让水墨人物流畅的运动在水墨山水之间,水墨人物和水墨山水则赋予了画面以灵动的气息和浩瀚的气势,我们知道,那些是闪动的胶片,但我们更愿相信那就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一场惊世之梦,那奋争在沙场上,漂泊在雪流中的就是我们自己——我就是那个英雄!高潮已过,梦不愿醒。
这就是技术的魅力,更是水墨画的魅力。
上上一段结尾那句话,我本来想写“把水墨画的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掘了出来”。但是想了想,他们远远没有参透中国水墨的“精义”,只有我们自己才有资格,有能力继续挖掘下去,将这种文化发挥到极致。
今天写到这里,写这个东西不容易。
当迪士尼选定一个特定的文化作为影片的载体时,一定是它发现自己有挖掘出这种文化在动画风格上的突破的可能性。我认为这应是开始于形式上的突破。
在人物造型上,迪士尼大大借鉴了国画中对人物刻画的那种随意、写意和涵义。几笔勾勒就将人物的神情,心情和内在的性格表现出来。
你还会发现,影片采用了大量写意式的水墨画作为背景。山水,花草,庭院,田野。色彩并不是迪士尼通常的那种浓重,而是完全模仿了水墨画中的清淡。
但是注意,这里的水墨背景并没有从前小蝌蚪找妈妈的那种墨润宣纸的感觉,而是在写意的基础上融入了迪士尼一贯的厚实感。虽然背景空旷大气,前景轮廓分明,但前景背景却一致的彰显了浑厚的色泽,细细品来,少了一点潇洒,多了些许规矩。就像是草书的一竖一捺,本应悠然飘散,却被执笔者轻轻一顿,煞尾而止。
这种煞尾显然能够迎合美国观众的口味,但却不知那些国画大师能否接受这样的变化,确实,中国文化被别人搬上银幕,亲切,多少也有点别扭。可能美国人并不欣赏或者并不理解东方那种缥缈吧。
无论如何,这种尝试和创新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个人观点,中国的水墨动画领域应该是一个前人少有开发,后世前景广阔的新天地。就像是英国的粘土动画,日本的动漫,就是要在动画领域内树立自己的招牌,无论你美国人的动画资金多么丰厚,技术多么高超,但是想象力的层面上大家平等,只要我有我的独立的风格,我就有独立的空间去发挥我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动画的本质,有想象力的动画永远会有观众。
我们不缺想象力,我们缺少独立的空间。
说回来,迪士尼在挖掘水墨画这种形式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最明显的就是,老美能够在把握住技术这个赖以立足的强势的基础上把水墨画的潜力挖掘出来。
巍巍雪山,万箭齐发;茫茫雪海,战马奔腾。滔滔大雪,呼啸而来,奔流而去,技术让水墨人物流畅的运动在水墨山水之间,水墨人物和水墨山水则赋予了画面以灵动的气息和浩瀚的气势,我们知道,那些是闪动的胶片,但我们更愿相信那就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一场惊世之梦,那奋争在沙场上,漂泊在雪流中的就是我们自己——我就是那个英雄!高潮已过,梦不愿醒。
这就是技术的魅力,更是水墨画的魅力。
上上一段结尾那句话,我本来想写“把水墨画的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掘了出来”。但是想了想,他们远远没有参透中国水墨的“精义”,只有我们自己才有资格,有能力继续挖掘下去,将这种文化发挥到极致。
今天写到这里,写这个东西不容易。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