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与狗与谋杀案

片名英文翻译叫《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两条狗是家人对李玩的两次补偿。父亲生气不让女儿报喜欢的物理兴趣小组,强行修改成英语兴趣小组,动手打了女儿,补偿了一直小狗。小狗走丢了没有选择四处寻找,而买了一只作为补偿。但是最后一只走丢,一只送走导致小狗绝食死去。恰似女主角李玩两次真正的“成长”。
因为成年人认为没必要向孩子道歉,隐瞒和补偿就成了解决事情最好的途径
电影的人物塑造很出彩,没有脸谱化让人无法理解的坏人,有疼爱曾经有点溺爱孙女的爷爷奶奶,有工作忙却觉得有点亏欠女儿的父亲,有看似能理解你的姐姐。让人能感觉到亲情的真实,但是有的时候真实得让人窒息。
成长里没有坏人,但你周围的大人却都成了杀人犯。强迫着你“听话”“懂事”,因为你要理解大人,但是从没有大人愿意真正倾听去理解你。因为女儿喝酒生气却又在饭桌上让女儿给自己生意场上的叔叔伯伯敬酒。“只是一点红酒,没事”显得多么顺其自然。女儿的英文演讲没发挥好,物理却拿了全省的一等奖让全家喜出望外,可庆功宴也成了父亲工作的应酬表彰会,就是这么残酷。
前期随着镜头可能觉得李玩这个小女孩傲慢固执,不懂得体恤家人,可真的她懂得了妥协,忍让和懂事,你才发现是成长是多么残忍,早期的傲慢未尝不是溺爱和各种补偿的结果呢。一句“以后这样的事还多着呢”是多么的冷漠和触目惊心。
女儿一次痛哭换来的是能忍着恶心喝下从不喝的牛奶,喝下了父亲要求向大人敬的酒,没有因为错过天文展览而生气,得知第二只爱因斯坦死了对爸爸说了声谢谢,看到第一只爱因斯坦没有选择跟别人争论要回来,靠着无助学习滑冰的弟弟只能轻微笑了笑,甚至能吃下别人夹过来的狗肉。
最后李玩没有要回最初的狗狗,对堂姐说:“我好怕它认出我,向我扑来。”是的,每个人都好怕在成长过后再看着被迫成长前的自己,默默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