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母亲也曾经是别人的女儿
如今的人们眼里,周是《喜福会》里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林多阿姨,是《实习医生格蕾》里Yang的母亲,是《新红楼梦》中的贾母……她仿佛天生就适合演一个母亲,但也许很多年前,母亲也曾是别人的女儿。
17岁之前的全家福里,周家的小女儿总是站在父亲身旁,耷着嘴角,一副委屈和不甘的神情,像只不得要领总是斗败的小兽。而17岁以后,再也没人见过这只小兽了。翻开剪报和画册,你便要被那种镇定的、充满野性的目光制服,她看着你,如同一只豹子在注视着误入领地的猎物。
从老电影的片段、报纸的版面中,便可想象出“采芹”这个名字在当年影坛、歌坛的所向披靡,然而在导演的叙事里,豹子女士的几十年里,苦痛大于荣光。在英国,她不是戏剧大师周信芳的小女儿了,仅仅是皇家学院里的一个“不可能有戏演”的中国女孩,倔强、不服输的眼神,一定是那时才开始显露的。
后来有了自己的儿子,可是每次母子的重逢,她都恰好在人生的低谷。接下来便是失去生活和骄傲,住过精神病院、在弟弟的餐馆打工……如果人生是一部电影,那么最终主角一定会把失去的东西找回来。但是人生就是人生,最终一切还是向前走了。
简陋的搬演与真实素材放在一处,很容易被看出违和做作,幸好“情景再现”在这部电影用的不算太多,正稍有分心时,周老太太豹子一样的眼睛和独特的腔调,便把人的“魂儿”给拉回来了。这是一部罕有的影片,敢于在20米宽的银幕上,把一多半篇幅献给83岁的女人演独角戏,以后的导演未必有胆量这样做,因为每一条皱纹都有魅力的女演员,很难找到第二个。
影片重心落在“女儿”这个词上,身份认同感,是打开这部电影和主角人生的钥匙。片中的周采芹说她不敢回到上海去,可是终于还是回去了。在父亲相片前,摆了香案好好的磕头(从前她是最不相信“这个”的)。多年后人们才发现,小猫和豹子是同一个女孩,柔软和尖锐的部分终于合为一体了。
后来的周采芹还是很难相处,那是天才们自带的格格不入,但是很明显,她的“倒刺”被抚平了一些。
电影最好的镜头出现在尾声。虚空之处,白发的周采芹从暗影里慢慢走来,走到聚光灯下、京生扮相的面前。过去她经历了许多,那只不过是人生的半个圆,直到她站在出生的地方回顾这一切,才算完成了整个蜕变。
像是跨越时空一样,大名鼎鼎的周采芹走向了名声赫赫的周信芳,西方走向东方,女儿走向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