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II:修罗战场》与其他同类悬疑片比有哪些亮点?
查看话题 >时代决定命运

如果说《绣春刀》第一部是打政治题材的擦边球,那么四年后上映的第二部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政治惊悚片。
电影开头,沈炼的下属因为酒后失言而被同僚诬陷继而拒捕自杀的情节,让我想起许久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
那是在2014年电影《归来》上映后,一位六旬左右的女士基于自己与家人的真实经历,撰写了一篇不是影评的影评。文革期间,笔者的父亲被下放到农场改造,母亲为了自己和子女们免受牵连,与父亲分道扬镳。
数年后文革结束,父亲得到平反,他渴望与母亲复婚,但无奈母亲已然被政治运动吓破了胆。她诚惶诚恐地对父亲说,我不能和你复婚,万一运动再来了怎么办,我和孩子们又要遭殃了。此后的二十余年,父亲多次向母亲提出复婚,但直至临终前也未能达成所愿。
我相信这对父母是相爱的,不然父亲怎会坚持要与母亲复婚?我也相信这位母亲会因为不能与丈夫重修旧好而心怀愧疚,但在命运面前,爱情只能成为弃子。
时代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宿命。
《绣春刀》第二部,沈炼晋升为绝对主角,随着戏份加重,对他的性格与背景有了多方位的展示。从横尸遍野的战场到锦衣卫北镇抚司,从出生入死的军人到以暴制暴的国家机器,沈炼一直在腥风血雨中过活,他清楚自己棋子的身份,也始终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
身为棋子注定要接受受人摆布的命运,然而作为执棋人未必能够潇洒到哪里去。信王能屈能伸,在成为皇帝后也一心勤于政务,却依然无力扭转大明王朝积重难返的局面,十几年后在景山的一棵老槐树下做了自缢的亡国之君。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歌词细品之下过于励志,有时候一个人拼尽了全力也未必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成还是败要看老天爷是否愿意成全你。无论是身为草民还是贵为天子,世人皆是上天的子民,自然要尊崇上天的旨意。奋斗和努力都是人生该有的态度,但“命运”二字的正解是——尽人事、听天命。
命,时也。命里有时感恩一笑,命里无时释然一笑。
时代决定命运,但每个时代都会有不愿向命运低头的人昂首挺立。有人为了生存舍弃爱情(本人对前文提及的母亲和有类似经历的人,没有任何指摘的意思,此处只是单纯地就事论事),但亦有杨绛先生这样的倔强女性,宁愿天天挨批斗、被发配去扫大街,却坚决不肯与钱钟书了断夫妻情缘。
沈炼也是一个倔强的人,任凭世事沧桑,他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一隅净土,闲暇之余喜欢收藏北斋先生的画作,可见沈炼在武夫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文艺男的心。文艺男大都多情,然而对于一个在腥风血雨中过活的人而言,多情无疑是个致命的弱点。
可以肯定沈炼对北斋有情,一个文艺男青年对一个有才有貌的文艺女青年动心实乃人之常情,但男女之情只在沈炼对北斋的感情里占据很小的比重,沈炼对北斋的感情,更准确地说是追随者对精神偶像的呵护之情。
与本片同月上映的电影《明月几时有》中有这样一处情节,彼时尚未参加革命的方姑不顾个人安危协助茅盾与其亲友逃亡,当茅盾向她表达感激之情时,方姑激动地说,茅盾先生的事我都愿意帮忙。沈炼对北斋也有这种心理,但他的行事动机显然比方姑复杂了许多。
沈炼搭救北斋经历了这样几个步骤:
1,北斋上了陆千户的暗杀名单,沈炼追随凌云铠来到北斋的住处,他想一睹北斋先生的真容,此时并未萌生搭救北斋的念头。
2,当发现北斋先生竟是有过一面之缘且令自己心生好感的女子时,沈炼内心明显是有过挣扎的,但他依然没有选择出手相救,因为他知道一旦出手便成了逆党,此后等待自己的只有不堪的命运。
3,凌云铠打起了北斋的歪主意,此时沈炼出手了,但他出手的目的只是制止北斋临死之前受人凌辱。
4,凌云铠见沈炼坏了自己的好事,诬陷沈炼是逆党并将之记录在无常薄上,沈炼与之争夺无常薄,失手杀死凌云铠,自此与北斋的命运纠葛到了一处。
我不敢妄自揣测,杨绛先生那样的奇女子在坚持本心的时候,有没有过动摇与挣扎。但我相信世人大多如沈炼一般,认为生逢乱世随波逐流才是明智之举,直到有一天发现即便是苟且偷生也无法求得安宁,此时才领悟到只有换种活法才能让自己活得有质量。困境中求生的本能,再加之对北斋的怜惜之情做助力,致使沈炼义无反顾走上了抗争之路。
走上抗争之路的人不在少数,但每个人的抗争方式却不尽相同。如杨绛先生那般性格坚毅但自知无力扭转大局的人,选择用逆来顺受对抗世道的不公。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会苦一阵子,熬过了那阵子,便能品尝到苦尽甘来的芳香与甜美。
如北斋和陆文昭这般对无常的世道充满厌恶与憎恨的人,选择依附于比自己强势的人,借以实现个人的理想与抱负。乱世风云变幻,没有哪棵树是根深蒂固的,当暴风骤雨袭来的时刻,率先从树上抖落的便是枝叶。北斋与陆文昭等人被信王弃用的命运是可以事先预见的,只不过当局者迷,他们本人并没有看清这一点。
沈炼与上述两类人皆不同,他最初并不具有反抗意识,是被无情的命运逼迫到抗争之路上来的。沈炼一无权势、二无背景、三无人脉,想要活命唯有依靠自己和手中的绣春刀,人无所顾忌便能豁得出去,这便是“向死而生”。
可以说,《绣春刀》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类型片和系列电影。第二部三年磨一剑,放眼当今捞快钱的华语影坛,绝对是个异类。本片在质量上延袭了前作的水准,整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依然是故事本身。
这部电影比前作更暗黑,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一个纯粹的好人,每个人都因自己的欲望与诉求做过见不得光的事,正因为人物的行为动机真实合理,整个故事才具有可信度。唯一令人不满的是片尾的终极大战,比上一部更显刻意,但剧情悬念重重又发展得合乎情理,整体上不失为一个自圆其说的好故事。
第二部有诚意也有资金,因而在服装、道具、摄影等各个方面更上一层楼。我对本片的摄影赞赏有加,外景处处美如诗画,一组沈炼与北斋执伞而行的俯拍镜头,仿佛令人感受到细细雨丝夹杂着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另一个令人赞赏的地方是动作场面。如果说故事本身与武侠片渐行渐远,但是从武打动作的角度看,这部电影是正宗的武侠范。这一方面归功于动作指导桑林为影片设计了写实又具有观赏性的武打动作,另一方面归功于演员们的辛苦付出。
电影开拍前,所有有动作戏的演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演员们的辛苦没有白白付出,电影中的沈炼、裴纶、陆文昭、丁白缨,个个人设都是武林高手,而演员们的表现也确实做到了让自己看上去是练家子。
如果《绣春刀》有第三部,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去政治化,只单纯地讲述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故事便好。
武侠片是华语电影独有的瑰宝,然已颓废良久,需要有人再振雄风。在我看来,路阳导演无疑是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