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不到的角落

此刻,坐在KFC的落地窗前,大片的阳光洒进来,窗外人来人往,车流不息,一派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模样。
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却是一双眼睛,带着愤怒,却又平静,明明绝望,却又不甘。可是,Zian只流过一次泪。用坚强来形容这个孩子好像都发乏力。
很难说,他只是一个孩子。生活,剥夺了他这个年纪该有的心智。他拼命想守护他想守护的,他的妹妹,陌生女人的儿子,还有一些他自己的东西,比如尊严,比如童真。可是这些都一一失去。他无能为力,只能气愤命运的不公,然后接受。他摆脱他的父母,流浪生活,可是到头来,他和他的父母一样。用绳子绑住Tonas的脚,用同样的手段贩卖毒品,用一样的口吻控诉这个社会。除此以外,他没有别的办法。
忽然想起了一句话:孩子的世界,都是大人给的。
Zian的父母,他们贫穷潦倒,他们自认自己是社会的寄生虫,但是无力改变。即使是活着就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还能奢求些什么?还是,无力。片中结尾好像在说,既然给不了,就不要在生。可这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今天的世界,依旧没有想象中安稳。战乱,流离,并不是没有亲眼见过就没有发生。我们看到的,也未必就是全部。那些被媒体争相报道的巴黎街头的恐怖袭击,其实每天都在叙利亚这些国家上演。大部分其实都会表示关心与同情,前提是他们能看到。
这不是一对父母的问题,也不是像他们一样的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难民问题。这是社会的问题,人的问题。我们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就像这部电影一样,怎样都是苍白无力,徒劳无解。
人是复杂动物,我们会表示怜悯同情,也会对一切漠不关心。我们会从这个社会中汲取营养或糟粕,用来当做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绝大多数人都渴望安稳的生活,平凡的幸福,但即使是现在或者将来很长一段时间,我想,都不能悉数如愿。
回到影片本身,原以为的煽情桥段没有如期出现。影片的冷静与克制,真实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它在告诉我们,在那些看不到的角落,藏着这个社会难以愈合的创伤。
被看见,才能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