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正义虽迟但到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K社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德里罪案》在网飞悄悄上线了,关注的人不多。豆瓣至今只有300多人打分。
但如果你听闻过2012年骇人听闻的印度德里黑公交轮奸案,你一定会跟我一样毫不犹豫地点开它。
因为这剧就是改编自这个真实案件。
好多网友都说:这剧存在本身,就值得5星。
01 人间真实
2012年12月16日晚8:00左右,一位23岁的女学生乔蒂,与男性友人看完电影,登上号称顺路的私营巴士。
在巴士上,男友被群殴,用铁棒击晕关在驾驶室里,女生被拖到后排被6名男性,殴打、轮奸……
其中一名未成年人强暴2次。
事毕,这些暴徒将他们扔下车,马上掉头准备碾死二人,毁尸灭迹,幸好男友及时把她拖走...
晚11:30左右,
人们在公路边发现这对奄奄一息的裸体男女。
女孩下体被铁棍捅得血肉模糊,肠子从伤口处被撕扯到身外。
她在被送往医院十几日后,病情恶化、不治身亡。
此事一出震惊德里、印度,人们发起了史无前例的抗议游行及悼念活动。
6名罪犯随后悉数归案,1名成年案犯在被关押期间上吊自杀,4名成年案犯被判死刑,而那名未成年人只被判3年监禁。
有名罪犯在既定事实面前,这么说:
“一个体面人家的女孩不会晚上9点还在外面闲逛。”
“对于强奸来说,女人比男人的责任更大。”
甚至认为是女孩的反抗导致了他们的进一步犯罪…
“她不该在被强奸时反抗,她应该安安静静地接受强奸。”
“这种事发生后,很多女孩就要被强奸后杀害了。”
罪犯的辩护律师,印度上层知识分子,义正言辞:
“女性只有在正确的位置,才能被尊重。”
“一个女人在男人的眼里来说就是性。”
太多太多可怖、荒谬的言论…
游行抗议的女孩们群情激愤:
“我认为那天没有一个女性会不为那个女孩所遭受的痛苦而痛。”
可有些女孩的丈夫不惜动粗来制止她们……
受害者在此次游行中,由于一开始父亲不愿透露姓名,被众人称为“印度的女儿”。
讽刺的是,或许这个女孩最大的错误,是成了印度的女儿……
女孩死前,活得比谁都认真、努力。
白天在医学院读书,晚上在客服中心熬夜工作,
每天只睡3-4个小时,用兼职的收入支付学费。
梦想是去帮助穷人,在老家建一座医院……
她常说,女孩可以做任何事。
……
上述事实部分出自BBC纪录片《印度的女儿》。
弹幕中国民众都在感恩自己出生在天朝,惊恐印度究竟是怎么一个吃人、畸形的国度。
每20分钟就有一名女子被强奸…
恬不知耻、丧心病狂的恶行在大部分男性看来是最棒的印度文化…
远远不止强奸,
重男轻女,杀死女婴,巨额嫁妆,家庭暴力……
来自《真相访谈》
印度有太多个女儿了。
表面上的杀人凶手或许能绳之以法。
但背地里的文化劣根却太难根除。
这一个个悲剧的根源从不只是一个人,一群人,而是国家文化基因本身。
昔日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沦为强奸大国,当文明早被重新定义,这个国家该何去何从?
02 事件改编
加拿大导演梅塔花了4年调研和撰写的,于去年开拍,今年网飞上线的《德里罪案》。
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却给出了很多思考的角度。
此剧讲述了这桩强暴案件发生后,副警务处长瓦尔迪卡带领警员6天内艰苦搜寻并捕获凶犯的过程。
整个过程展现了一个“过于真实”的印度社会。
尘霾飞扬,危房四立,贫穷混乱…
印度语、英语交杂的对话意味着悬殊的贫富差距,
英国殖民的痕迹犹在,两种文明厮杀碰撞……
女主瓦尔迪卡是德里南区副局长,自从接到报案后,从分配人手、安慰“受害者”亲属到审问犯人、应对高层及媒体,
遇到的难题一个接一个,忙到焦头烂额。
首先整个德里警力不足,为数不多的还消极怠工,
执勤期间嗑药、私受贿赂…
下属称工作强度太大需要健身休息。
甚至对嫌疑人暴力执法,借此来释放不快情绪…
办案手法也很业余、潦草,
取证物不戴手套,生化采集取证这回案件是头一回。
不用手铐抓捕嫌疑人而采取十指紧扣(???)
甚至都没有专门的审讯室,问讯在个人办公室完成。
整个警局还时不时停电……
媒体不关心“真相”,被政客利用把矛头直至“警局办事不力”,也不顾受害者的二度精神伤害而一味抢快“博眼球”。
法院不裁决正义,不留出时间给警察办案,还要抓来关键人员问责“受害者怎么没被送去最好的医院”。
政客当然更诛心,只管借此案逼女主上司下台,掌控警局大权。
民众被舆论煽动,把警局围得水泄不通,
一方面情绪高涨事后声讨,
一方面在女孩出事当晚,又无人问津。
这究竟是在推卸责任,还是行使正义?
有的罪犯把“当众调情”视为“下地狱之举”,
这该怪罪于没有性教育的国家。
受害者的男友(剧里设定为男友)看似也是受害者,但其实更像个始作俑者。
有的罪犯一方面兽性大发,毫不犹豫加入蹂躏女性的“狂欢”。
一方面又恐惧警察将犯罪事实告知母亲,在意女性面前的形象。
……
从这些角度看每个德里人民都是轮奸案的凶手,自诩高尚实则邪恶,无一无辜。
面对这个强奸之都,剧中女主及她的女儿几乎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逃离,女主的女儿早决定了去加拿大读书,她憎恶这里的一切。
一种则是身体力行改变,女主始终相信德里在变好,虽然这6天里每一分钟她面对的问题都在瓦解她的信念。
而这场战斗结局如何,请允许我不再剧透。
03 印度现状
2012年该事件之后,印度强奸案依然肆虐。
“2016 年,印度平均每天记录106起强奸事件,每10名受害者中有4起是未成年人。
其中,未成年受害者的比例较2012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且94.6%为熟人性侵。
今年初,一名8岁的女孩在印度北部被奸杀,针对女性安全的抗议再次爆发。”
女儿们的牺牲实在无足轻重,微光熄灭,遁入无尽黑暗…
似乎什么都没影响,该怎样,还是怎样…
但其实,它又隐隐不一样了。
愤怒在推动律法改变——
“2013 年,在公车强奸案的巨大社会影响下,印度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颁布‘刑法修正案条例’,扩大了对性犯罪的定义,还‘决定性’地将死刑纳入强奸案判决的范畴。”
女孩、女人们意识到自己被冒犯,报案率在上升——
“如果暴力是犯罪的话,忍受暴行也是一种罪恶”
“被强奸的话失去贞操的应该是强奸犯,而不是被强奸的女性。”
也有很多人,同剧中的女主一样,在竭力奔走——
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制作《真相访谈》,力求揭露文化“糟粕”;
社会活动家靠自己影响力发起救援活动;
一名男性社会活动家就曾救下了两千多名女婴。
虽然报案也会被人说“如果你没有政治影响力,此事也非新闻头条,那就忘记正义”。
女性们依旧认为印度律法不过是喊口号,政府还没有能力让女性隔绝危险。
毕竟,文化、价值观的腐朽,社会形态的“污垢”从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彻改。
但意识到“存在问题”去努力,远远好过“忽略问题”,不是吗?
正义可能会来得很迟很迟,但我也不想悲观地认为,它不会来。
只要还有人会愤怒,会呐喊,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之后,还是要期望伤口愈合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