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温情的世界

故事讲述的是种族问题,涉及的人物很少,场景不多,整部影片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场面,有的只是两位主人公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彼此从相互不理解/看不上到最终破除世俗观念成为好朋友平缓而温馨的故事。故事看似简单无味,实则包含了那个年代种族歧视的所有基本面,包含了作为一个黑人,作为一个非正统的美国白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平礼遇,两位主人公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表现的淋漓尽致,Tony从最初对于黑人的不屑、作为底层白人的荒唐和粗俗, 到最后变成了暖心的白人大叔,特别是在圣诞节前夜开门回家,孩子们拥抱在怀的时刻,一个温柔、有责任感的丈夫、一个值得依靠的父亲形象变得那么具体。再看Shirley一个名满天下的天才黑人钢琴家,在自己的豪宅里,在灯光聚焦的舞台上是那样的自信和优雅,然而脱下光环后的他却是一个自卑、孤独至极的黑人, 他的肤色决定了他无法在那个年代真正融入上流社会甚至于连普通白人都拒绝与之相处,而他的高雅气质和从小就脱离黑人社群的背景,又导致他无法融入到属于自己肤色的朋友们中去,他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但是Tony改变了他,亦或者两者互相改变,这种改变的第一个跨越点是Shirley经不住Tony的殷勤劝解,终于吃下了人生第一块KFC烤鸡腿。两人友情的进一步深入,来自与Shirley为Tony‘代笔‘ 家书。 此处的场景笔者禁不住泪流满面。秋日、黄叶、矮凳、衣着休闲的两个人,一个捧着书喝着下午茶,一个抽着烟胡乱的涂鸦书信,镜头和谐而又平静。当Shirley为Tony 念出一段段优美的句子时,对’妻子‘的爱和思念变得那么具体而感人,泪水瞬间夺眶而出。还有一个场景令人动容,从警察局里落荒而出的两个人在肮脏狭小的小旅馆内,Tony再次提笔为妻子写家书,他写到’有时候你会让我想起一间房子,一间华灯装点、人人安居的房子。。‘ 确实婚姻和家与人就是一种陪伴,一种安定、一种温馨。同此在脑海里想起小学二年级时初冬的寒夜背着小书包爬着72级小石街,穿过泥泞小路,来到家门口,门未开但家中嫩黄的灯光,飘香的晚饭,都提醒着着里有个温暖的家和慈爱的父母在等着我,无比开心和充实。故事的最后,Shirley带着一瓶葡萄酒敲开了Tony家门,热情的Tony一家化解了Shirley的尴尬和羞涩,Tony的热情拥抱也彻底拉近了横跨在两个种族之间的鸿沟,而故事也在欢乐的圣诞节晚餐中落下帷幕。
* 《绿皮书》 其实是一本旅店指南,这本书中列有大量适合黑人住宿的旅店。这是在种族歧视还是非常严重的年代,对于黑人来说非常有用的工具书,因为在那个年代,黑人是不配和白人一起分享相同的东西,比如餐厅、酒店乃至厕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