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报男孩的影评 (32)

VincentYY 2013-01-08 02:03:59

南部风情,美国文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美国南部风情,弗洛里达州69年夏天的hot。在悬疑的线索中,性的表达更多,黑人的隐喻也比较多,反而到底是谁杀了警长本身不是重要的了。 首先是该片的时代背景。 一。 69年夏天,美国最南端的弗洛里达州,天气炎热。躁动中夏天午后那种烦躁,慵懒,潮湿。片中的短吻鳄...  (展开)
沙发鱼 2013-01-19 14:43:13

所有东西都黏在他身上

许多年以后,jack一定不会忘记他第一次见到Charlotte的那一个夏天的午后。天气热得像是快要融化掉的糖块,黏糊糊的让人不想呼吸,Charlotte就那样穿着一身粉红色的裙子出现在他的门口。她说她要找Jenson ward。她成了他的女神,成了他一段粉红色的回忆。 Charlotte是一个生活在...  (展开)
Wingo Lee 2013-01-19 17:08:37

厉害的影评转一发 最不懂暗喻蒙太奇什么的了

“【影评】虐恋——性压抑与性解放之间的萨德主义 20世纪60、70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都在轰轰烈烈地上演着一场“性解放”运动,美国更是在越战期间喊出了“要做爱,不要作战”的宣言。“性解放”的根源来自于“女性主义”(或许那个时候说是“女权主义”更贴切一些)...  (展开)
夜观风 2014-08-08 10:05:31

底层挽歌 自我伐逐 没有幸存者

Anita和Charlotte,Jack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女人。一个在片首被记者采访,关于一本献给她的书。一个在片尾,尸体载在船上渐渐飘远。 Anita是黑人、女仆,但她从来不是唯唯诺诺的那种,她的“嚣张”连主人都有些反感,她靠劳动为生,不觉比任何人低贱,因此她会显露情绪...  (展开)
飛鳥遊魚 2013-01-19 16:19:14

相关影讯

幕后花絮   垮掉的人性   在过去超过15年的时间里,相当出色且优秀的黑人电影人李·丹尼尔斯(Lee Daniels)通过一连串态度强硬又丝毫不肯让步的作品,向好莱坞相对传统的智慧不断发出的是非常能够说明问题的挑战,同时还为那些被遗忘的受到践踏和压迫的世界点亮了一盏明...  (展开)
鹤yingya 2014-02-04 01:04:31

三星半。。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The paperboy 指的是Jack Jansen. Jansen一家有三个人,父亲W. W. Jansen经营一家本地报纸,花心冷漠自私,不负责任,在儿子Jack五岁、Ward上高中时妻子离开 ;哥哥Ward Jansen是迈阿密时报的调查记者,写过一些关于civil right movements 的文章和为穷人河不公正的事情发声的...  (展开)
神甫 2013-01-09 18:08:35

《送报男孩》

李·丹尼尔斯 Lee Daniels的前作《珍爱》确实不错,理应对他这次拥有更充分资源的施展提高期望值。这部影片从嘎纳的嘘声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成功”,因为这样没有情感疏导指向同时还缺乏价值观意义的四不像电影在电影节无法受到亲睐,注定回到美国更没啥好待遇。 平心而论,影...  (展开)
youngfolk 2013-03-05 14:46:16

真相,还重要么。

首先我想说,这个片名,还能翻译的再直白再傻逼再无关主题一点么?(看人家逃离德黑兰,刺杀本拉登,对仗多工整。。= =) 第一遍看,无字幕外加浓重的南方口音给我带来很多困扰,前半小时一直有点云里雾里进入不了状态,后来翻过来再去想,好多地方就都说的通了。嗯。有种想去...  (展开)
seamouse 2012-06-08 05:16:32

血色的宝丽莱初恋

青春是一张宝丽莱相片,爱人位于正方形的中心,天气无论阴晴都让景致呈现低饱和度,偏色的主体强化着不真实的梦幻感,周遭其他一切不安和危险都藏于边缘的暗角。而那个爱人,可以是同龄的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也可以是散发着成熟诱惑滋味的小镇上那个最风骚的尤物。 和《西...  (展开)
酷我 2018-10-10 10:42:00

生命是脆弱的

生命是脆弱的,生活是复杂的,人性是不可测的 赤裸关系 (THE PAPERBOY)影评 这几天备受鼻炎咽炎困扰。中午时候,在抗过敏药效的作用下,在鼻子难以呼吸又昏昏欲睡的状态下看了一部电影“the paperboy”,时断时续,到后来完全睡着了,醒来以后,又重新播了一遍未看之处,到最...  (展开)
Der Vorname 2013-01-27 17:34:44

一大波妮可和埃夫隆风骚攻势正在来袭...

即使不受奥斯卡的待见,却依旧是我最喜爱的影片风格之一。 不晓得是叙事方式还是翻译的问题,电影显得有些凌乱。但主线还是明确且精彩。我定义它是一部“风骚悬疑版的HELP”。电影似乎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一方面想要告诉我们60年代的黑人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一方面在性的表现上...  (展开)
鳗鱼 2013-04-03 22:48:45

惆怅此情难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很久没有什么动力写个千字文了。 (全片的演员阵容和导演介绍,请各位自行度娘。一个字:赞。) 问:“湿漉漉”这三个字除了用来描述少女浴后的秀发之外,还适合形容什么。我想不出有其它的答案会好过《Paperboy》这种类型的电影——还没有酷(糟)到Cult的程度,而剧情线索...  (展开)
DieKlavier 2013-01-14 20:25:48

《送报男孩》中的哥特主题初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这部电影中,罪犯这个角色是高度象征性的,一伙人争取释放罪犯的过程,恰恰也是他们释放自己内心欲望的过程。而当罪犯得到释放,Charlotte怀着恐惧迎接她的梦想,颤抖地舍弃了尊严,人格,进入了黑暗的怀抱,并且最后被她的梦想所毁灭。Jack和Ward决定回到那个如同迷宫般的沼...  (展开)
echo 2020-03-26 10:45:17

美好与丑恶同在 温情与恶毒共存

echo2448147 发布于: 2015-01-12 11:25 我们总爱把人分类,好人、坏人、怪人等等的。而且,我们总是容易把与大众不同的人划为坏人。而他们,真的坏吗? 影片里,有一个彻底的坏人,就是范维特,他暴力、残忍,毫无人性可言,还阴险地设计利用一个女人和她身后的paperboy帮自己...  (展开)
奔跑的瓦尔迪 2017-03-13 22:08:47

生存还是毁灭

这部电影跟美剧《真探》非常相似,同样阴森恐怖的美国南部沼泽地带,同样原始凶恶的只剩下欲望的人。还有一点很重要,都是马修麦康纳的片子。 小镇警长被杀害,一个捕鳄鱼偷东西为生的疑犯Hillary被抓。这种人就算不是真正的凶手,坏事也没少干,抓了不会错。所以之后来自“文...  (展开)
小匠人1 2016-08-11 01:42:12

每个人都有不堪的一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成人的世界总是奇怪的,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总坚持的认为这个世界不是光明就是黑暗,可是随着成长却越来越模糊这中间的界限,我们才慢慢意识到这个世界其实是一片混沌的 电影中的主人公杰克是个有正义感同时也有一些个性的年轻人,他大学的时候是一个游泳健将,几乎就可以成为职业...  (展开)
Waner 2014-07-19 00:32:37

短评

【报童】1。“他没你想的那么坏,我也没你想的那么好”~2。Be right and be last before you go gonna be first and be wrong~ [感]:1、女性择偶需谨慎,前两句都似是对结局的暗喻:好心的编辑与天真渴望爱情的中女一心把嫌疑犯救出却最后死于嫌疑人之手,巨大讽刺。2、再强...  (展开)
shinely 2013-07-07 20:43:30

杂感

或许美国人拍电影就是注重逻辑,就是这么大胆,就是这么丰富,就是这么不动声色地震撼人心。不管这部电影在别人的眼里被归为什么类别,但是在我看完之后,我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词将它归为一类。因为它蕴含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一、亲情 故事中的亲情虽不是本片所重点所要表...  (展开)
小重山 2013-04-02 00:40:58

看了想起汾阳的《小武》

不知那么多人怎生打上惊悚的标签,本片全然不是惊悚、悬疑片,而是一段叙事,带着反叛和亲情、求索和燥乱的血色青春。 有点像小武、任逍遥的那种调调,只是背景不是残破的发展中国家三线小城。主线也比《小武》还上进点:小武是破败的人生,这片的两兄弟还是积极上进的,兼着...  (展开)
罗宾汉 2013-03-05 13:16:59

贴近欧洲风格的“作者导演”

我没有看过好评如潮的《珍爱》,所以对这部作品没有任何期待。光从去年戛纳展映后引发的巨大争议(竞赛单元分数垫底)来看,我觉得Lee Daniels应该属于那种贴近欧洲风格的“作者导演”。果然如此,从片头开始我就嗅到了跟好莱坞商业片很不一样的气息。导演努力还原出上世纪中期...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2条)

订阅送报男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