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本·拉登的影评 (185)

D K U N 2013-01-12 09:30:28

总得有人来讲这个故事,而你们又在仇视什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承认,911不是一个容易上手的题材。恰恰相反的,这个题材是如此棘手如此令人投鼠忌器,以至于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几乎短时间内身败名裂的境地。去年Daldry用比较主观比较感情化的视角挑战了一次,结果没有招来什么好脸色。而今年Bigelow从另外一个方向,从一个比较客观理性的视...  (展开)
davekozg 2012-12-20 08:11:08

“我就是那个他妈的找到这个地方的人”

“我就是那个他妈的找到这个地方的人” (12/19/2012 AMC Century City 15早10:30am映场) 毕格罗的电影,无论是《猎杀本拉登》还是《拆弹部队》,都很难看出导演对战争和复仇的态度,她更像是试图用一种与己毫无关系的镜头描述发生的事件:支持或者抗议战争,认同或者反对...  (展开)
易速利 2013-01-12 08:43:35

美国中央情报局怎样采用刑讯逼供?

2011年以前,我从来没有看过女演员杰西卡·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的任何电影。从2011年夏天的《相助》(The Help)开始,我发现看得最多的就是她的电影:《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存身》(Take Shelter)、《无法无天》 (Lawless),一直到刚刚上映的《猎杀本拉登》(...  (展开)
SilentGuardian 2013-02-22 23:07:29

发现本拉登的详细过程

最新长篇详细报告终于来了:发现本拉登的详细过程 就当两架载着美国特种部队的武装直升机飞过没有月色的夜空朝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藏身老巢进发之际,此次行动的策划者还无法确定他们的目标就住在那儿。 一些情报分析师认为此次行动成功的概率只有60%。 美国总统...  (展开)
全塑料外壳 2013-03-04 09:37:29

转:如何找到本拉登

 就当两架载着美国特种部队的武装直升机飞过没有月色的夜空朝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藏身老巢进发之际,此次行动的策划者还无法确定他们的目标就住在那儿。   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距巴基斯坦首都60多公里外被击毙,在未来几天内,安全形势趋紧。《华尔街日报》的...  (展开)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2013-02-13 01:25:07

与魔鬼同行

和凯瑟琳·毕格罗上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拆弹部队》一样,《猎杀本·拉登》从内容上非常敏感,完全不缺乏吸引人的元素,但导演的处理却是非常冷静的。在2个半小时的电影当中,绝大部分时间情节都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惊心动魄的追车、枪战,没有高技术追踪的华丽展示,没有快速剪...  (展开)
小tao 2013-01-11 16:07:24

Conspiracy: 击毙本拉登还是美国人的惊天阴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可能性只有两种:要么Zero Dark Thirty是一部纪录片,要么奥巴马演了部故事片。你相信那一个? 有时候功课做得太扎实不是一件好事。对于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如果事先将整个事件的过程了解得一清二楚,那么对观影者来说,影片只是把事件用影像展示了一遍,而你的大脑90%...  (展开)
叶洲 2013-02-18 17:15:49

以无可挑剔尊重事实的改编向反恐斗士们致敬

这个题材虽然炙手可热,却并不好拍。首先真实事件往往不如观众所期待的那样富有起承转合的戏剧性,再者猎杀本·拉登的情报工作必然千头万绪而枯燥乏味。凯瑟琳·毕格罗和她的团队却奇迹般的把这个真实事件拍的无可挑剔。从911事件的真实录音开始,直接宣示了这部电影紧贴着刚刚...  (展开)
心知_道 2013-06-25 11:27:43

Kathryn的方法

Kathryn在《拆弹部队》的时候,也是这样,她不去评判战争的是非,而只是专注于战争予人的影响。 《0D30》虚拟的这个Maya,就是Kathryn的一个样本。 Kathryn让Maya去体会战争,体会虐囚,体会恐怖袭击,体会人肉炸弹,体会失去伙伴,体会枪林弹雨,体会狡猾的政治,到最后体会...  (展开)
邓若虚 2017-04-13 10:51:59

非常美国,无关政治

注:本文首次发表于《2012 完全电影》。 说这部电影无关政治,听起来像开玩笑。凯瑟琳·毕格罗凭借《拆弹部队》登顶奥斯卡的时候,很多人感到奇怪,在他们看来,这位导演的本事就是迎合时代需要,拍一些宣扬“我军”视死如归的主旋律片。正因为跟政治挂钩,毕格罗才成为了今天...  (展开)
给艾德林的诗 2021-06-17 22:37:17

真实客观的女性主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现代性与导演意志 《刺杀本·拉登》的高潮重头,毫无疑问应该落到最后一章节{金丝雀}的抓捕戏之上,这段或许可以被称赞为“极度纪实的戏剧性”桥段,是为整片乃至片名中的“猎杀”的母题在视觉形式和叙事目的上的一个总结收束,探究分析这段抓捕戏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特征要素可以...  (展开)
张京徽 2013-03-04 16:29:16

诛的是敌人,同时也是自己的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很多愤青喜欢用一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来追忆中国曾经的强大,以及憧憬着代表国力强大的未来。很多想象力缺乏的人,想象不出来虽远必诛到底是怎样一种境界,只好用糯康来提供想象:看,我们把缅甸的大毒枭绑回来斩了,在菜市口示众了! 糯康提供最终结果的想象,而《猎...  (展开)
Run Girl Run 2013-03-05 02:32:45

「如果不是0%就是100%」的女性直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剛花了將近三個小時把這部電影看完,關於九一一還有CIA跟刺殺賓拉登,作為一個外國人我什麼都不了解。我想說的還是畢格羅這部電影裡的「女兒強情節」;Chastain 飾演的Maya在凌晨密令中飾演一個從對於審訊囚犯尤抱怯生生的女探員到能夠大聲在長官面前爆粗口並掌控大局,乃...  (展开)
尼伯龙根芝加哥 2021-10-21 16:53:02

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世上可能有这么种人:从不会从自身找问题,如果你有问题,那就去消灭你,但凡这样的,大多会在这条道走到黑;只是不知等到无法消灭时,他们还会不会重新审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摘 尼采那疯子的两段话(就不翻译了): “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ärker.” “...  (展开)
watershed 2013-01-17 14:04:36

‘Pretty’ War or Truth

在这边电影院第一次遇到电影结束全场鸦雀无声。。。因为进场晚了,所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虐囚==当时感到很不舒服。。。导演也因为这个被美国各方指责,但是她说的有句话我是很认同的,战争并不是靠超级英雄来得取胜利的,虐囚是战争(追捕本拉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不应为了...  (展开)
md2 2013-03-14 01:50:49

怪物

毕格罗的两部电影相当直白,都指向了同一个主题——人的异化。我们常常喜欢说,某某作品表现了社会/制度对人的异化,但是在玛雅和詹姆斯的身上,我们无法指责说是社会或者制度对人的异化,毕竟故事中其他人仍然保持正常甚至走向了反面。毕格罗迎合我们对英雄人物的喜好,但她镜...  (展开)
小是小非 2013-02-08 16:54:26

如果拉登家有条地道。。。

海豹突击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派俩直升机呼呼飞过去,其中一架还直接摔在人家院子里,再咣咣炸了好几扇门,然后再凹出队形万分低调地上楼,楼上除了女人孩子哭喊几声之外,基本没什么动静,然后拉登老师就在一片乌七妈黑中被打死了。 总觉得哪里不对。 突击队的行动方式和拉登...  (展开)
看官 2021-10-03 00:21:10

塔利班的影子

👫第98部电影。 最近对中东局势比较关注,再加上B站多个up主详细分析了伊拉克当年海湾战争的盛况,并推荐了这部猎杀本拉登,所以慕名前来。 电影高度还原了本拉登被补的前因后果。一个有钱人,始终无法与一个又当又立的国家抗衡,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始终无法与金钱的魔力相...  (展开)
A班江直树 2017-09-09 23:07:18

主题

当玛娅第一次见到阿马尔的时候,他已经是接近于全裸的状态了,显然是被殴打和羞辱过,不但被剥夺了睡觉的权利,而且还被锁在了一个很小的橱柜当中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几个人闯进审讯室,开始反复的用水刑折磨他,给人的感觉真的很恐怖,让人难以直视,也直接引发了这里...  (展开)
康斯坦丁 2013-03-19 21:14:11

化繁为简

一个比较复杂的故事,拍得条理很清晰,两个半小时的片长也显得还好,只有一点点缓慢的感觉,大部分时间都被精彩的故事所吸引。角色非常多,基本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很容易区分,女主角杰西卡·查斯坦表演非常精彩,内心戏和爆发戏都让人印象很深刻。。。 这部片子比...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 (共185条)

订阅猎杀本·拉登的影评